登逍遥楼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作品评述

《登逍遥楼》是唐代文人宋之问的一首诗,描述了在逍遥楼上望着家乡的边关时的景象和思绪。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登上逍遥楼,望见故乡的边关,清澈绿水与云雾交织间。北方离衡阳有二千里之遥,无法借雁足传书回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的思念之情和远离家乡的苦闷之感。逍遥楼是诗中的背景,它位于一座高山上,可以俯瞰远方的边关。当诗人站在楼上,看着家乡的边关时,他发现那里的绿水清澈,云雾缭绕,景色美丽而宜人。但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衡阳有两千里的距离,回家的路途遥远,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传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意蕴含了对家乡的怀念和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境的沉郁和孤单。诗中描绘的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氛围。

这首诗词给人以思绪飘渺、离愁别绪的感觉。读者能够体味到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张力。这首诗虽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又带有一种淡淡的无奈和无奈的情绪,给人留下了一种对故乡乡情的真实感受。

作者介绍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诗词推荐

灯前閒覆孟坚书,瞬息炎刘四百余。五聚井星才属尔,一抔陵土竟何如。早夸发纵轻烹狗,终藉吞舟失漏鱼。若使高皇为晋献,可须莽卓始丘墟。

午日烘开豆蔻苞,檐尘飞动雀争巢。蒙蒙困眼无安处,闲送炉烟到竹梢。

春粳入甑香炊玉,压酒鸣槽滴碎珠。甲第朱门漫豪侈,山家风味定应无。

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

晓钟捶动巨鳌{党兄换足},枕上春雷上夜轰。应是金鳞三十六,化龙头角逞峥嵘。

北海书名亢其宗,虽摹犹足传奇踪。已鸣诸签调欧镛,更拔永戟摧羲锋。平生鉴赏襄阳公,二宝相避如燕鸿。青毡阅世傥可逢,定见重合延平龙。

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去我三千六百里,得君二十五篇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坐到天明吟未足,重封转寄与微之。

不遇至真传道要,曾看真诰亦何为。旧碑经乱沈荒涧,灵篆因耕出故基。蛙黾自喧浇药井,牛羊闲过放生池。萧条夕景空坛畔,朽桧枝斜绿蔓垂。一寻遗迹到仙乡,云鹤沈沈思渺茫。丹井岁深生草木,芝田春废卧牛羊。雨淋残画摧荒壁,鼠引饥蛇落坏梁。薄暮欲归仍伫立,菖蒲风起水泱泱。

琼压为浆作卮,使君真是吏民师。碧桃仙酎饮乡期。五马旌□浮喜色,南溪风月要新诗。缓趋□□及瑶池。

奥学传伊洛,平生尽此心。多闻推子贡,一唯妙曾参。知识皆文武,才猷冠古今。斯人苦斯疾,吾党恨尤深。

秋入楚江水,独照汨罗魂。手把绿荷泣,意愁珠泪翻。九门不可入,一犬吠千门。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丽曲醉思仙。十二哀弦。秾蛾叠柳脸红莲。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行子惜流年。鶗鴂枝边。吴堤春水舣兰船。南去北来今渐老,难负尊前。

籍甚江西汝水头,功名驱作岭南游。当机笔易千人阵,得意诗轻万户侯。炫昼江山供泛爱,酣冬风雨送牢愁。脚皲莫患无堪软,四海多情涂柳州。

江草知寒柳半衰,行吟怨别独迟迟。何人讲席投如意,唯有东林远法师。

磴道盘纡薄晚云,天边疑见斗方春。清风万里知何意,吹尽华缨漠漠尘。

路转苍湾静者家,抱墙壁修竹舞檐斜。佛灯镜照无尽像,书馆池栽成行花。粗有田园真可乐,不维车服更何加,晚来清致因閒取,非故邀君一煮茶。

济南那得似江南,千顷溪山百顷岚。三月绿阴桑子落,村村布谷老吴蚕。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如今事如许,我得强痴顽。避世贫为福,信天忙亦閒。乾坤孤注外,风月两颦閒。剩有游山记,从地野笔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