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作品评述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中文译文:在资圣寺,贲法师主持了一个晚春茶会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春的茶会,诗人主要表达了对禅宗境界和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静谧的虚室和内心的宁静,与大自然的相互交融,表达了自己对禅修境界的追求。

赏析:首句“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描述了静谧的虚室,以及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觉悟。第二句“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利用对雨后禅庭的描写,表达了与自然的融合,同时以莲花为象征,展示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第三句“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表达了茶会与大自然共同构成的美好时刻,也暗示了人与天地与灵性的相互连接。最后一句“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思考,追问了如何离开纷扰的世界,找到一条通往解脱之路。

整首诗通过对虚室、自然、茶会及禅修境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向往与思考,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与解脱的心境。

作者介绍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復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徴还秉政,早朝为盗所害,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终日坐茅亭,萧然倚素屏。儿圆点茶梦,客授养鱼经。马以鸣当斥,龟缘久不灵。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

骑鸾一去藐尘寰,万里天风杳佩环。江海十年生白浪,星霜七秩陨朱颜。瑶池月堕梦中梦,翠岘云归山外山。身世到头秋露飞,吟魂犹自在人间。

梨花随月过中庭。月色冷如银。金闺平帖阳台路,恨酥雨、不扫行云。妆褪臂闲,髻慵簪卸,盟海浪花沉。洞箫清吹最关情。腔拍懒温寻。知音一去教谁听,再拈起、指法都生。天阔雁稀,帘空莺悄,相傍又春深。

昔日曾看瑞应图,万般祥瑞不如无。摩诃池上分明见,仔细看来是那鹕。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或行或坐水边亭,处处春风户不扃。飞絮伴人衰鬓白,远山学我道衣青。迢遥更入烟霏去,仿佛如曾梦寐经。恐是前生林处士,晚年不饮至今醒。

我君肇当阳,憸佞毕退听。示民以好恶,观此第一政。薛惟司马范,二老文且正。堂堂外王父,九牧称无尽。宸章粲褒贲,倬彼云汉盛。昭回天下来,光生万象俊。小臣行抱忧,中路得此庆。慨然夷望归,欣闻比干赠。伤心外王父,三黜坐谏争。未为召公保,亟上丞相印。群邪肆欺诬,不死

清虚妙理。湛湛圆明融彻底。海净天空。空里明知有圣功。心珠涌跃。*迸流霞光*烁。凤炽金乌。飞过新罗上玉都。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孩提亲长根天性,尧舜由来共一初。情欲既趋天者灭,反疑性恶复何如。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眸割。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土花漠漠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苍。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行人非人可豫谋,爱君无计为君留。张仪失策犹存舌,穆傅知机可掉头。黯黯别怀江路晚,萧萧行李驿亭秋。明年我亦携书去,不落人间第二筹。

天末孤鸿远,园荒一径深。畦蔬供小摘,家酿慰孤斟。斋日浑无事,春天故作阴。濬池兼插柳,取次见吾心。

君言不为诗,乃有如许味。诗亦何与人,政恐伤吾气。中怀松柏坚,外暴雘塈。君虽不我语,我亦长自畏。不惟费口颊,政尔悲肠胃。良由习未除,匪是真为贵。君言固邹鲁,君笔犹汉魏。绝倒岂自文,善谑非加诽。赠言要有益,佩服当无既。胜私与致果,曰克仍曰毅。曾闻郑渠凿,终有秦

夜扫歌楼集钿车,白头占曲点红牙。梁间三日余音在,偷得新腔遍狭邪。

过江始与风沙隔,京口山连北固牢。刺史丰仪於体重,邦人全伏以名高。宴盘紫蟹方多味,古寺青林不厌遨。定挈传家旧图籍,漕河应莫费吴艘。

我爱潇湘境,朱陵后洞天。白云堂里客,青草渡头眠。小艇牵红鲤,幽池种白莲。颐真堪此地,风月两依然。

菊种初犹落,及今当梢滋。晴多须灌溉,草蔓合耘治。夏欲助茗椀,秋当浮酒卮。落英如可拾,更得慰长饥。

羽箭插腰间,骍弓臂上弯。自来从日驭,常得近天颜。借问归何晚,长杨射猎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