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杂兴(其九)》
拼音和注音
jīng wèi zì wēi niǎo , dōng hǎi shēng chén ā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尘埃:(名)尘土。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东海:东海dōnghǎi∶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泛指东方的大海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逍遥临蓬池,言陟梁王台。
还顾望大河,洪波渺悠哉。
飞雪蔽中原,北风千里来。
驰驱名利途,无骏不驽骀。
精卫自微鸟,东海生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