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孟河

旧游会见筑城时,城下家家种柳枝。
试看柳枯心半蠹,争教人老鬓无丝。

作品评述

《重经孟河》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这首诗以旧游再会和筑城为背景,描绘了城下家家种柳枝的景象,并以此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切感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自然的笔触展现了城下的景象,通过柳枝的生长和凋零,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首句“旧游会见筑城时”将诗人旧游的场景与筑城的时刻相结合,暗示着旧时的景物已然改变,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第二句“城下家家种柳枝”描绘了城下居民普遍种植柳树的情景,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生命力顽强、柔韧不拔的象征意义。然而,第三句“试看柳枯心半蠹”,突然出现的柳树凋零和蛀蚀的意象,暗示着岁月的磨灭和生命的衰退。最后一句“争教人老鬓无丝”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疑问,表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白发没有丝丝光泽,暗示着对时光的迅速流逝和人老珠黄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城下的柳树形象,巧妙地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事如梦的深切感受。柳树既象征着生命的韧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又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诗人通过描绘柳枝的凋零和心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老的忧虑与无奈。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美好年华的珍惜和对衰老的担忧,凸显了时光流逝所带来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明代社会中城市建设和岁月变迁的场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深情思索。通过柳树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性的思考,唤起了人们对光阴易逝的警觉,以及对珍惜当下、把握时间的呼唤。

诗词推荐

殿上神光瞻舜禹,壁间俊气识伊莱。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必有以也!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1]如充耳。

行年六十有三岁,二十五年居洛阳。林静城中得山景,池平坐上见江乡。赏花长被杯盘苦,爱月屡为风露伤。看了太平无限好,此身老去又何妨。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西山遗业付门人,岁晚推迁接后尘。彩笔梦中先索去,不知持底作词臣。

沙路无泥,柳风如水,嫩凉偏入吟鞍。广思楼上,雨后看西山。回首炎氛千丈,便长啸、跳出尘寰。青天外,斜阳淡淡,倦鸟正飞还。郊原秋色里,望穷霄壤,倚遍阑干。问神仙何处,独占高寒。楼下悠悠洹水,为底事、不暂休闲。吾衰矣,休将旧手,遮日上长安。

君门不可入,势利互相推。借问读书客,胡为在京师。举头未能对,闭眼聊自思。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宦途竟寥落,鬓发坐差池。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如今便当去,咄咄无自疑。

楚江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縠燕差池。

载笔侍云陛,向夕始余闲。抚彼清冷觞,慰此忧戚颜。出轩月才皓,临街露已繁。广庭行且止,修槛去复攀。幽树蔼深翠,余花发微殷。俯仰不知久,星汉勿西还。归来空房卧,严城漏欲残。鸦呜九井动,剑佩亦珊珊。将随夔龙后,祗肃谒重关。缅怀息心侣,遗世在云山。焉能从之去,逍遥

不长凡花不长松,山藏月影紫云中。臣灵巧凿如规玉,借与神仙上桂宫。

出关非为看桃李,爱识西山深处村。舟泊野桥分柳色,屐寻閒径破苔痕。鸠占欲雨唤夫妇,鸡傍残阳聚子孙。得友不知商议久,归来灯火已黄昏。

中朝当极治,人物近拜夔。南渡更衰乱,诸贤困逸遗。舍人名最早,白首但论思。尚喜诗传派,于今学有涯。居然老成独,异彼俗书姿。明眼逢吾子,掀髯话昔时。端能继芜累,所见匪狐疑。愧我安能友,酬篇只韵随。

于皇时宋,自天保定。高宗受之,再仆景命。绍开中兴,翼善傅圣。何千万年,永绥厥庆。

有客念行役,劲气凛於秋。男儿未老,衔命如虏亦风流。决定平戎方略。恢复旧燕封壤,安用割鸿沟。莫献肃霜马,好衣白狐裘。我何人,怀壮节,但凝愁。平生未逢知已、哙伍实堪羞。金马文章何在,玉鼎勋庸何有,一笑等云浮。拚断好风月,羯鼓打梁州。

上公诗笔千金重,逋客归装一棹轻。莫向青山更招隐,且留贤哲济苍生。

诗仙饷予北苑雪,正欲一洗东华尘。道山廷尉俱梦事,唤醒野轩真主人。

昔游曾到万山峰,赵氏楼台紫翠中。六艺近夸三世学,四贤争显一家风。不堪顾影怜孤雁,伺喜摩天有阿鸿。好是生香元不断,灵椿虽老桂成丛。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

闻道重湖路未通,悠然身在碧湘中。崎岖水国犹千里,牢落春花已半空。江浪溅寒侵小睡,岳云筛雨音疏篷。君诗亦说清幽趣,便觉年来气味同。

君不见笔端如谓,顷刻匹纸生琅玕。霜柯雪干铁石色,忽作小山烟雨寒。问君何从得此本,湖州嫌浓眉州软。风轩月槛一相逢,妙处不与人意远。人言学画先学影,此君风骨青云并。林深有路鸟声真,日高无人山气静。平生见此我不疏,逢侯得画两有余。从今洗眼空山底,更读人间潇洒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