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东林寺

晚云敛尽鹤声迟,万木号空夜景移。
三笑亭前山月上,却如身在冷泉时。

作品评述

《夜坐东林寺》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晚,云彩渐渐散去,鹤鸣声响晚了,夜景渐渐改变,万木沉寂。在三笑亭前,山上的月亮升起,仿佛置身于寒泉之中。

这首诗词以寺庙夜晚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叹。作者通过描绘云彩消散、鹤鸣迟缓的景象,以及万木的寂静,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静谧。而三笑亭前的山月升起,则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冷泉的清凉。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作者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沉思。夜晚的东林寺,静谧而寂寥,使得作者的心境得以放松和舒展。同时,山月的升起也给人一种冷静和清凉的感觉,使得作者在冷泉之中,得以沉思和净化自己的心灵。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心境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感慨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也给人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恺悌而爱人,恭俭以持已。府库有余财,勿忍为已费。田租奉人上,屡至为民赐。不肯私嬖臣,以存大臣体。不敢私贵戚,以贻天下议。澹乎无嗜好,绝不尚功利。断刑岁数百,烟火绵万里。礼乐虽未遑,亦足为善治。洪惟庆历君,盛德概相类。爰立俱名臣,后元则无是。

久雨新霁如发蒙,嫩月出海来屋东。开轩静听百虫语,清光入沼翻帘栊。白日劳劳生万事,不如淡月含冥蒙。收心展体且高枕,合眼不管东方红。我缘居贫得清省,晏起一粥黄昏钟。更深一顿白汤饼,坐送落月沉西峰。眼昏灯下不看字,与书相忘如不逢。渐收少年辟谷效,养取眼力成方瞳。

水花翦翦坠同云,万里横陈似画坤。不见银杯兼缟带,知谁肯访席为门。

今代诗书帅,收功百战馀。人谁不开府,公独带除书。死后家无檐,生前客有车。轻财并待士,此意果何如。

高人乐丘园,中人慕官职。一事尚难成,两途安可得。遑遑干世者,多苦时命塞。亦有爱闲人,又为穷饿逼。我今幸双遂,禄仕兼游息。未尝羡荣华,不省劳心力。妻孥与婢仆,亦免愁衣食。所以吾一家,面无忧喜色。

邑西屋连云,中有水竹居。和风纵轻楫,尚忆故年初。川光宛明媚,况乘春雨馀。临波一以照,飒飒鬓毛疏。

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只共蝉催双鬓老,可知人已十年忙。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制酒何曾把巨觥,抛书不复对寒檠。老儒愿忍须臾死,要看诸贤起太平。

疏疏密密未开时。装点最繁枝。分明占断秋思,一任晓风吹。金缕细,翠绡垂。画阑西。嫦娥也道,一种幽香,几处相宜。

属厌多年所,归来近月评。望之重十舍,已矣又平生。无复论乡曲,犹能接舅甥。短章随嘒管,凄断不成声。

驱车广陌阴,极望散烦襟。霞破天逾净,烟生树始深。掺喧侵暝鼓,练急向寒砧。却入颜生巷,穷栖似故林。

孺子家何在,溪边百尺台。句追唐甫白,词鄙汉邹枚。此士诚高遁,诸公谩挽推。因过问消息,几日送诗来。

行尸走骨贪名利,分定刚图。不念身躯。皮与骷髅作殡居。劝人割断攀援索,跳出红炉。整顿元初,有个山侗著力扶。

莘渭当时已误来,商山芝老更堪哀。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

燕寝凝香不记春,宜休堂下柏轮囷。三吴南渡今多士,四皓东宫此一人。雅不欲书名上上,谩令在岁岁陈陈。玉卮宴罢思黄发,应合从头第从臣。

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五千言,二百字。两般经秘,隐神仙好事。灵中省悟彻玄机,结金丹有自。得一惺惺,通不二处,逍遥景致。超然永遂。共红霞、同彩云归,

满座清风来古木,半窗斜日下危岑。观僧弈罢了无事,一枕凉生冰雪襟。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