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闻蛩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
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
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
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
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
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作品评述

《舟中闻蛩》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月满行舟,
秋虫响孤岸。
岂独居者愁,
当令客心乱。

展转重兴嗟,
所嗟时节换。
时节不苦留,
川涂行已半。

霜落草根枯,
清音从此断。
谁复过江南,
哀鸿为我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行驶的夜晚景象。船上的人们欣赏着满月的光辉,听着孤岸上秋虫的鸣叫声。诗人认为,这种秋夜的美景并不仅仅是居住在岸上的人们所能体会到的,即使是作为客人的他们,也会因此而心神不宁。

诗人触动了时光的流转和季节更替所带来的感慨,他感叹时节的变化如此快速,而他们的行程却不能停留,舟行已经过了一半。随着霜降,草木凋零,美妙的音乐从此停止。诗人对于能够再次回到江南的人深感羡慕和哀思,希望有一只悲鸣的鸿雁能够与他为伴。

赏析:
《舟中闻蛩》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夜的船行景象,并通过对季节更替和行程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痛楚之情。

整首诗采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形象,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船行夜晚的宁静和孤寂。同时,诗人通过对客人心绪的描绘,将个人的感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中的"时节换"和"川涂行已半"表达了时光的不可逆转和旅途的进行,暗示了人生的流转和别离的无奈。最后两句"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美好时光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对离别的哀伤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将人与自然、时光与离别相结合,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它显示了梅尧臣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是宋代诗词中一首优秀的作品。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玉沿生翠雾,瑶林映素霞。天飞明月英,夜浴白莲花。碧水香以净,松声吹露华。众仙鸾鹤散,寂寂五云家。

忆昔乾道游璧水,君为秀孝侬博士。逮今嘉泰归青原,侬为州民君剌史。人生离合风中云,白发相逢有几人。与君相逢又相别,不待折柳眉先颦。如君岂弟民父母,春风风人夏雨雨。忽然一夜飞秋霜,惊杀鴈骛兼豺狼。政声无翼到天上,玉皇诏君登庙廊。郎星卿月小借路,金华玉堂即高步。

苔藓空门外,烟萝夹径阴。春流一涧急,寒雨数峰深。鸟倦还山翼,云迟过客心。望中灯火起,人语出遥岑。

胡地少春来。三年惊落梅。偏疑粉蝶散。乍似雪花开。可怜香气歇。可惜风相摧。金铙且莫韵。玉笛幸徘徊。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

龟筴皆云二月佳,愁眉攒定几曾开。不如腐草成萤爝,绝似明珠隔蚌胎。啖月蟆何尝砾死,衔泥燕却已归来。清羸不敢深思索,信笔成章一散怀。

修行人,听子细。斋食不可,美之又美。更何须、异馔多般,但一味而已。恬淡中,常遂意。万神调畅、姹婴欢喜。得自然、结就金丹,占蓬

游丝无力罥春长,急盏从挥白日忙。烛下邀来偏巧笑,曲终不见只颠狂。迷花未散尝侵晓,和雪难教更引商。浣处似闻遗石在,相逢或恐是同乡。

侵黑行飞一两声,春寒啭小未分明。若教更解诸馀语,应向宫花不惜情。

杖锡无同侣,冲霜独自行。断桥残月在,孤店晓鸡鸣。灌木栖禽散,荒原宿雾平。回观远山色,已觉太阳明。

道近可怜驽马骏,时平不见布衣雄。

捐玦江头弄钓舟,兰花杜若满芳洲。如何才子无骚思,只咏蔷薇与石榴。

闻君梦游仙,轻举超世雰。握持尊皇节,统卫吏兵军。灵旗星月象,天衣龙凤纹。佩服交带箓,讽吟蕊珠文。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斋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烟霏子晋裾,霞烂麻姑裙。倏忽别真侣,怅望随归云。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况此梦中梦,悠哉何足云。假如金阙顶,设使

绿杨芳草自年年,人老逢春重喟然。六入傥能除旧习,三乘端许结新缘。

吾家九叶相,尽继明时出。(与子三儿生日《困学纪闻》)

夜深仍露坐,湖贡小迷藏。松月半身影,藕花三面香。虽忘入城府,终拟卜林塘。何日清逋贼,妖星渐不芒。

园林夏宜晓,叶叶溜晴光。此地吾能净,非天独肯凉。汲泉看马饮,划草免蛇藏。似亦为形役,终无市井忙。

心有何求遣病安,年来古井不生澜。祗愁戏瓦闲童子,却作泠泠一水看。

德佑思良弼,江西出大臣。报忠昭汉议,靖献有殷仁。皦日五朝老,清风百世人。几时归衮绣,秋草卧麒麟。

出祖津头六馆空,帽檐齐侧挂帆风。吴兴盛事人能数,直自胡公到芮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