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葓

红芳宵露清,翠节晓霜犯。
雨后晒残日,秋容满庭楹。

作品评述

《水葓》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葓
红芳宵露清,翠节晓霜犯。
雨后晒残日,秋容满庭楹。

译文:
水葓,红艳的夜晚露水清澈,
嫩绿的树叶在晨霜中若有侵犯。
雨后太阳晒干了残余的阳光,
秋天的容颜充满了庭院的楹柱。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景色和秋天的景象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红芳宵露清澈和翠绿的树叶被晨霜覆盖,表达了夜晚的美丽和清凉。接着,诗人描述了雨后太阳的出现,晒干了雨后的残余阳光,展现了秋天阳光的稀缺和珍贵。最后,诗人用“秋容满庭楹”来形容秋天的容颜充满了庭院的楹柱,表达了秋天的景象壮丽而美丽。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夜晚和秋天的景色,通过独特的意象和形容词,给人以美感和想象空间。红芳宵露清、翠节晓霜犯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凉爽,雨后晒残日、秋容满庭楹的表达则将人们带入秋天的金黄色和丰收的氛围中。整首诗意境明朗,用词简练,给人以愉悦和美好的感受。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传递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应门有翼,羽术斯陈。山龙兗冕,律度声身。峨峨奉璋,肃肃九实。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句里呈机劈面来。烁迦罗眼绝纤埃。东南西北门相对,无限轮鎚击不开。

所忠无处访相如,风笈尘编迹尚馀。惟有孝标情最厚,一编遗在茂陵书。

我来云岩夏初吉,岩洞向晚开新蟾。晴空飘飘雨花坐,护此燕几垂飞檐。老僧闭门一榻外,但有瓶钵云炎奁。人间日车手可热,道上火繖官争炎。不知此地荫冰雪,崖花石蔓骈浓纖。传闻仙人有蜕骨,玉塔未许窥幽潜。行人各走记名姓,浪费粉板相黐黏。不知苏黄岩上字,端有妙处垂缃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競爽吾宗属俊翘,凌云辞气剩飘飘,十年缔思轻傖赋,一骨评风压楚谣。从玩书窗迷野马,长吟秋社续寒蜩。

大地生灵惜暵乾,纸田不饱腐儒餐。闲将博士虀盐味,试上先生苜蓿盘。

新发烟霞咏,高人得以传。吟销松际雨,冷咽石间泉。大国兵戈日,故乡饥馑年。相逢江海上,宁免一潸然。

河干劳问又江干,恩怨他时邸报看。怪道乌台牙放早,几人怒马出长安。

突兀倚苍穹,谁云巧妙工。滴□岩已竭,神运□常空。人入嵌□里,春归秋□中。□翁何处在,孤塔凛高风。

莫问门无长者车,只图深巷乐樵渔。一园黄落食无限,万壑碧蓑衣有余。雁足北来归讯杳,马蹄南去故人疏。东风看整朝天旆,多少功名在故庐。

午投李同年,下马汗如洗。城南迫送客,虽懒聊尔耳。出门缭陂陼,白鸟起深苇。佛宫横晚霁,窈窕间一水。借问客何人,谏垣有直气。吾人浮丘伯,聊可与把袂。如此邂逅何,得酒亦佳事。官闲犹有守,旋折窘六辔。可怜千红蕖,的皪奼晚市。便当夙驾行,秋风如箭驶。

碧海无风镜面平,潮来忽作雪山倾。金桥化出三千丈,闲把松枝引鹤行。

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不争百草群芳长,宁殿千花万卉开。周庙瑟曾三叹咏,舜廊琴亦载赓来。老人高唱儿童和,眼见蟠桃熟几回。

坎蛙晓渴上苔栏,石甃泥浑底欲乾。焦稼不为简食计,一瓢饮水亦良难。

金公姹女到黄家,活捉苍龟与赤蛇。偃月炉中烹玉蘂,朱砂鼎里结金花。奔归气海名不骥,飞入泥丸是白鸦。昨夜火龙争战后,雪中微见月钩斜。

高歌激宇宙,岁晚寸心违。忠贞负冤恨,奸雄多是非。

是是非非好读书,莫将名实自相诬。由来废冢谁为者,诗礼相传大小儒。

萧萧白杨路,死人积如丘。大江东流去,苍山旌旆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