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祠祷雨

前峰已失后峰青,屏翳撩人不解晴。
谁画遨头一蓑笠,满村风雨看苗生。

作品评述

《圣母祠祷雨》是明代金宗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前峰已失后峰青,
屏翳撩人不解晴。
谁画遨头一蓑笠,
满村风雨看苗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祈求雨水的场景。前峰已经失去了青翠,后峰依然葱翠,这里可以理解为土地干旱,急需雨水。屏翳(风雨阻挡物)扰人,使得天空变得不明朗,不解晴指的是天空阴云密布,无法晴朗。诗中提到了一位画家,他头戴一顶蓑笠(一种遮雨的帽子),在村中四处漫步。整个村庄都在期盼风雨,因为风雨来临会使庄稼生长茂盛。

赏析:
《圣母祠祷雨》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和人们期盼雨水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丰收的渴望。诗词中的前峰和后峰可以理解为山峰的形象,前峰失去了青翠,暗示着干旱的土地,而后峰的青翠则展现了希望和生机。屏翳撩人不解晴,形容了天空的阴云密布,无法晴朗,进一步强调了干旱的困境。诗人将目光转向一位画家,他戴着蓑笠在村庄中徜徉,暗示着画家也在期盼着风雨的到来,希望能够带来生机和丰收。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土地的依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干旱景象的描绘和人们的期盼,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推荐

别向巴丘去,归从浙水来。绝怜三益友,高卧九泉台。清会成陈迹,明时失茂才。无因陪祖奠,风壑寄余哀。

乘炎出何许,人意以微看。怒剑休追逐,疑屏漫指弹。与蚊更画夜,共蜜上杯盘。自有坚冰在,能令畏不难。

骤落真成点缀,旋风已复模糊。莫拟丹青图画,且看造物工夫。

可怜风骨肖梅英,试问东君曷似生。正色不从朱粉涴,耐寒犹怪雪霜轻。论交薝蔔君为胜,投社酴醿我更清。纵美讵能齐众口,此言何独指羊羹。

沙水寒犹浅,江船远未来。举家忧米粒,终日走蒿莱。骨肉还相弃,交游定莫猜。痴儿饥困久,爱父强徘徊。

引领蓬莱唐谪仙,湓江一别又经年。麟台高蹑三神路,狐笔方持千载权。炉袅新烟招我隐,驿催逸事仗谁传。校旗犹识临淮略,更等凉台亲简编。

凡桂一枝芳,陡觉秋容静。月里人间总一般,共此扶疏影。枕畔忽闻香,夜半还思省。争奈_娥不嫁人,寂寞孤衾冷。

朋党谪,天下惜。惜不惜,贬李迪。三字狱,天下服。服不服,杀武穆。奸臣败国不畏天,区区物论真无权。崖州一死差快意,遗恨施郎马前刺。

寒葩脉脉画堂新,同是巡檐索笑人。独把幽姿伴冰雪,舒花红蕊不关春。

潞水雨余涨,燕山云外微。又圆篷底月,频换客中衣。路近心逾急,乡遥梦亦稀。汉京冠盖满,怀抱欲何依。

幽径行迹稀,清阴苔色古。萧萧风欲来,乍似蓬山雨。

青奴白牯静相宜,老罢形骸不自持。一枕西窗深闭合,卧听丛竹雨来时。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

昔时曾访后山松,天道那令霸业穷。夹岸人观新太守,拥门僧认旧诗翁。隐矶漫指六朝事,鲁港尝淹五宿风。从此片帆湖际去,只应日在瑞云东。

故人青云器,何意常窘迫。三十犹布衣,怜君头已白。谁言此相见,暂得话畴昔。旧业今已芜,还乡返为客。扁舟伊独往,斗酒君自适。沧洲不可涯,孤帆去无迹。杯中忽复醉,湖上生月魄。湛湛江色寒,濛濛水云夕。风波易迢递,千里如咫尺。回首人已遥,南看楚天隔。

西风正浩荡,出门无所寻。强起理菊花,聊以慰我心。傍篱见南山,经旬阻秋霖。岂不欲傲游,虑此泥泞深。凉飚带寒烟,暝色著高林。归鸟未遑栖,槭槭风叶吟。游子悲故乡,感吠岁月深。一室蔽蓬蒿,空壶绝孤斟。徘徊东墙下,仰视林端参。耿耿夜何长,白露湿衣襟。

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谿翁截作筒。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

寒食少天气,东风多柳花。(见《合璧事类》)小桃知客意,春尽始开花。(见《合璧事类》)

半载持竿野水东,山翁心不类渔翁。何须巧饵悬钩上,会使奸鳞落鼎中。西伯道高来吕望,文宗才短失卢仝。纵人能取鳞中意,南海波澜一夜空。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