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醵饮丹山

举头又是菊花天,走遍山林命苟全。
忍赋庚寅伤乱世,漫书甲子记流年。
陶篱一醉虚抛久,萧寺重游梦觉然。
今是何时成此会,教人平地说神仙。

作品评述

《九月十日醵饮丹山》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九月十日饮酒的场景,以及他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仙境的向往。

诗意:
诗人抬头望去,满眼都是盛开的菊花,象征着丰收和富贵。他走遍山林,只为保全自己的命运。他忍受着时代的动荡和战乱,苦心钻研历史,用漫长的岁月书写流年的故事。在这片陶制的篱笆边,诗人沉醉在虚幻的境界中,将久违的忧愁抛之脑后。他再次来到萧寺,仿佛是在重游往昔的梦中觉醒。然而,他不禁思考,现在是何时何地,怎能如此轻易地谈论起神仙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菊花为背景,极富有季节感。菊花是秋天的象征,也是高洁坚贞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的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安宁境界的向往。他走遍山林,意味着他在世间的艰辛中求得生存,并将自己局限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

诗中的"庚寅"和"甲子"是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表示,表明诗人经历了多年的时间。他忍受了乱世的苦难,用心去感悟历史,记录流逝的岁月。陶篱和萧寺则是诗人心灵栖息的地方,他在那里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仿佛回到过去的时光中。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境况的疑问和对仙境的向往。他将这种凡间的聚会比作神仙的境界,暗示了他对超越尘世的渴望,并反思了自己的现实处境。

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思考。通过对菊花、山林和历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安宁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诗词推荐

玉辇曾经陷楚营,汉皇心怯拟休兵。当时不得将军力,日月须分一半明。

每见湖堤畔,持竿立柳阴。不多吞饵者,空起羡鱼心。严濑山林石,磻溪岁月深。何如池馆上,倚槛看浮沉。

美酒值芳春,醒馀气益真。降欢时倒履,乘兴偶翻巾。徐榻思方建,左车理自均。傲然歌一曲,一醉濯缨人。

百丈孤支入道林,真如不动意难寻。道人相见非来往,语默全彰亘古今。近日庐陵亲得价,一时分付老婆心。

秋夜永。叶叶梧桐霜冷。皓月窥人深院静。孤鸿窗外影。情是相思深井。恩是相思修绠。别后信音浑不定。银瓶何处引。

一池春水绿萦回,池上梅花暖自开。想见温泉初出浴,六宫遥指太真来。

曾见邛人说,龙州地未深。碧溪飞白鸟,红旆映青林。土产唯宜药,王租只贡金。政成开宴日,谁伴使君吟。

山断空青近玉京,一牌就石琢磨成。烟揩雾拭明如镜,留与游人记姓名。

活被人埋汝水濆,新丰一曲杳无闻。可怜娇舞曹家女,不嫁春风嫁白云。

淮南啄木大如鸦,顶似仙鹤堆丹砂。嘴长数寸劲如铁,丁丁乱凿乾枯查。黄柑红桃多有蠹,受命凤皇须破柱。何当更与绣衣裳,羽族横飞作持斧。

何处画功业,何处题诗篇。麒麟高阁上,女几小山前。尔后多少时,四朝二十年。贼骨化为土,贼垒犁为田。一从贼垒平,陈蔡民晏然。骡军成牛户,鬼火变人烟。生子已嫁娶,种桑亦丝绵。皆云公之德,欲报无由缘。公今在何处,守都镇三川。旧宅留永乐,新居开集贤。公今在何官,被衮

晨社未升,天宇肃穆。祗或元祀,将以带玉。神以格思,三献茅缩。明灵怿豫,下土是福。

深壑敞禅扉,独魁天下奇。烟云藏不尽,花木秀无时。谁谓神仙去,我疑蛟垒移。觉吟玷佳景,有句不成诗。

汉苑花何处,唐陵柏已空。相逢大堤柳,令我忆苏公。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峡猿亦无意,陇水

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暮行迟。江南江北春草,独向金陵去时。

经冬种牡丹,明年待看花。春条始秀出,蠹已病其芽。柯枯叶亦落,重寻但空槎。朱栏犹照耀,所待已泥沙。本不固其根,境朝谩咨嗟。

礼贤不解开东阁,燮理惟能闭北门。

魂消目断关山路。曾送雕鞍去。而今留滞古陪京,还是一尊芳酒、送君行。吾庐好在条山曲。三径应芜没。诛茅为我补东篱。会待新春残腊、也来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