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作品评述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翻译及注释

翻译
等到天亮便越过闽地的山障,乘风向粤进发。
宿云如落鹏之翼,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
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台。
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流水击打溪石,叮咚有声。
黑猿抱叶啼叫,翡翠鸟衔花飞来。
南中的景象虽娱心悦目,但我留恋北方的思绪却更长了。
黑发忽然变成了白发,赤心已经化作冷灰。
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

注释
1.早发:早上进发。
2.始兴:即曲江,在韶州府。
3.虚氏村:地名。
4.候:等候,等待。
5.晓:天亮。
6.逾:逾越。
7.闽:福建。
8.嶂:山障。
9.越(yuè粤):广东。越台:昔尉陀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10.宿云:隔宿之云。
11.鹏:大鸟。
12.际:天际。
13.残月:夜阑之月。
14.蚌中开:明月之珠,藏于蚌中,故见晓月,如珠在蚌中开也。
15.薜(bì)荔:香草。
16.桄榔(guāng láng):桄榔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无枝,至头生叶。
17.翳(yì):遮蔽。
18.裛(yì):通“浥”,沾湿。
19.玄猿:黑猿。
20.啸:啼叫。
21.南中:中国南部。
22.思:思绪。
23.悠:时间之长。
24.鬒(zhěn诊)发:黑发。
25.俄(é):忽然。
26.素:白色。
27.灰:冷灰。
28.首:向,朝。
29.行:去。
30.莱(lái):草名,即藜。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创作背景

  唐神龙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张伸之与王同皎等谋诛宰相武三思(时张柬之被贬),这首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赏析

  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

  最后六句指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官场的荣辱无常,增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行剪故园莱”,与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中”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汪洋,隐入无边的平芜之中。

  这首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中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诗词推荐

母龙衔日天地昏,八纮叆叇生愁云。秦原走鹿无藏处,纷纷争处围成群。四溟波立鲸相吞,薄摇五岳崩山根。鱼暇舞浪狂鳅鯤,龙蛇胆战登鸿门。星旗羽簇强者尊,黑风白雨东西屯。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项庄愤气吐不得,亚父{左豆右斗}声天上闻,玉光坠地惊崑崙。留侯气魄

抒情

天花子落月中楼,香满三千世界秋。下有老人常斫树,至今玉斧不曾修。

抒情

云奔浪卷入帘钩,说著坡仙万户侯。剩觉足山看不足,几番烟雨上楼头。

抒情

芸阁新衔捧诏归,历阳湖畔拜庭闱。已闻爱子披朱绂,犹学婴儿◇◇彩衣。饭馈海陵红稻软,鱠擎淮水白鱼肥。吾生自失荣亲禄,谩踏花砖入北扉。

抒情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抒情

篆销余馥,烛堆残蜡房栊晓。寒峭。看杏脸羞红、尚娇小。游蜂静院落,绿水摇池沼。闲绕。翠树底、支颐听啼鸟。愁风怕雨,弹指春光了。音信杳。最堪恨、归雁过多少。困倚孤眠,昼长人悄。睡起依然,半窗残照。

抒情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抒情

自君命我饮,朝暮雨倾瓦。城东与城北,大道泥没马。敢忘主人勤,颠扑困驭者。众客亦如期,陈肴藉兰若。冯裴与沈谢,辩论过终贾。刁周事老成,危坐言语寡。酒半时谑剧,揣状类模写。或讥项发秃,或指舌端傻。或将冠带身,劝作梁武舍。谓我大耳儿,此实已见假。又效井市态,屈强

抒情

子云识字似相如,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搨本,一行翠墨一封书。

抒情

游戏人间世,清虚物外缘。皇家虽结网,空谷竟遗贤。无恨堪悬剑,伤心有断弦。今年汤饼约,为尔一凄然。

抒情

福星台畔依红客,厌踏红尘穿紫陌。涌金门外泛兰舟,两岸融融春水拍。隔浦笙歌寄幽思,向阳花柳饶春色。六桥突兀披丹青,千佛森罗眩金碧。登临肯作怀古愁,志在云台书竹帛。须臾饮散晚风号,却扫阴霾生桂魄。

抒情

茅坞石巉岩,无云亦有岚。纸材槌稚竹。泉笕穴枯杉。跣足何曾袜,赪肩或不衫。邻家石茶磨,妇借自能担。

抒情

敬岑草浮光,句沚水解脉。益郁乍怡融,凝严忽颓坼。梅颣暖眠酣,风绪和无力。凫浴涨汪汪,雏娇村幂幂。落日美楼台,轻烟饰阡陌。潋绿古津远,积润苔基释。孰谓汉陵人,来作江汀客。载笔念无能,捧筹惭所画。任辔偶追闲,逢幽果遭适。僧语淡如云,尘事繁堪织。今古几辈人,而我

抒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学 一作:亦)

抒情

竹间水际情怀好,月下风前意思多。洛社过从无事日,非吾数辈更谁何。

抒情

彩胜金旛换物华,垂垂天意晚平沙。东君未破含春蕊,青女先飞剪水花。夜逐回风鸣瓦垄,晓成疏雨滴檐牙。朝暾不与同云便,烘作晴空万缕霞。

抒情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抒情

岭路蟠蟠石似龙,亭轩更在最高峰。九江山水吾家近,四祖烟霞晚色浓。吟兴不惟夸美景,行人当为破愁容。前村有酒青帘远,强饮岩间水一锺。

抒情

七年分袂一相逢。*南北、又匆匆。白发两衰翁。纵握手、浑如梦中。共山如画,洹溪如练,空几度春风。觞咏几时同。休直待、功名景钟。

抒情

倚杖寒山暮,高杉韵细飔。归舟藏别蒲,落日映荒陂。碧涧流红叶,黄猿领白儿。石桥南畔路,岑渚复幽奇。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