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苏轼的《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cháo jiàn xīn tí chū jiù chá , sāo rén gū fèn kǔ sī jiā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朝见:朝见cháojiàn觐见君主
苦思:苦思kǔsī[thinkhard;cudgelone'sbrains]苦苦地思索。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也泛指诗人。
孤愤:韩非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司马贞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原诗
朝见新荑出旧槎,骚人孤愤苦思家。
五噫处士大穷约,三赋先生多诞誇。
帐外鹤鸣奁有镜,筒中钱尽案无鲑。
玉川何日朝金阙,白昼关门守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