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尽桑生铁一方,磨墨磨人慨陈迹。

出自清代夏翼朝的《莱臧赋赠泰始砖砚歌奉酬长句》

出自清夏翼朝的《莱臧赋赠泰始砖砚歌奉酬长句》

拼音和注音

xiāo jǐn sāng shēng tiě yī fāng , mó mò mó rén kǎi chén jì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磨墨:书法磨墨,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为中日韩三国书法家所推崇。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陈迹:过去的事迹。

生铁:含铁的矿石,经鼓风炉冶炼,所得到最初的粗铁。

磨人:不停的骚扰,形容无理取闹,不好哄。

夏翼朝

不详


原诗

赤云初卷秋气凉,庭柯櫹椮檐日黄。

蕉衫落拓款扉至,泖东野客殊轩昂。

螊庐惯羁长者辙,说经论史辞铿锵。

商周彝鬲少藏弆,石田数亩资耕穰。

绮函髹匣久珍閟,鼠璞什袭嗤疏狂。

典午丸泥重陶埴,端逾歙谁评量。

士衡嗜古有卓识,摩挲嗟叹长毋忘。

审定点画岩电炯,殷勤叩我来何方。

李侯昔日辞蓬岛,一封墨绶淮南道。

八公山古贮烟霞,廉颇邱荒萟粳稻。

治谱常怀运甓勤,清吟时伴陶泓老。

单骑班春出郭行,间共龛僧事幽讨。

墙阴隐起阑干纹,士绣斓斑字完好。

长九寸二博半之,晋武泰始十年造。

旁有旆人陈黑名,或云督将姑弗考。

忆自陈骞镇寿春,千五百年旧城堡。

铜驼宫殿尽荆榛,仅余残垒球图宝。

笔法古朴苍劲储,东京碑额输精藻。

良工手擘墨池云,衙斋花落仙人扫。

万重缇䌌寄双鱼,削椟匆匆不暇草。

君闻此说心颜开,快斟绿蚁倾金罍。

追摹斯籀寘怀衷,习日急走长须来。

淋漓大笔媲韩孟,陆离璀璨惊雄才。

解注孪孳溯鷇彀■,雕缋状貌穷胚胎。

五凤五年检汉纪,苏斋辨证岁月该。

孙吴宝鼎雁岭出,竹垞跋语尤奇瑰。

斯砖缜密无薜暴,蜀师天册元康陪。

何人抟土受模范,瓦砾弃掷烟莓苔。

虫涎粉蛀耀光采,那肯埋灭随劫灰。

新诗琅琅字三百,八砖吟馆同鸿裁。

自笑空拈兔园册,缁尘屡染长安陌。

石交喜结文字缘,蟾蜍注水摇寒碧。

蝌书鸟迹辨模糊,峄山难访秦时石。

漫将■扁细商量,几能煤麝功勋策。

蛟慵螭懒蝗蚓蟠,学书未成手如戟。

销尽桑生铁一方,磨墨磨人慨陈迹。

刮膜重看砖上文,日日临池望三益。

歌罢濡毫写赫蹄,隃麋光射窗纱白。

诗词推荐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烦弦对落晖。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南风夜发吹孤舟,起视北极星辰稠。晓开征帆破长浪,挟以两橹当中流。松门东面见庐阜,其上少日烟气浮。舟人指我极四望,黑处无底蛟龙湫。槠溪左蠡信浩荡,两涘若粒分冈丘。落星囷囷孰可状,清汉夜独垂牵牛。故人曾期此同载,舍櫂直抵云山游。念今五载负斯语,心独动荡风中斿。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客起灯前梦尚迷,满楼残月晓风西。应知野寺非山店,只听钟声不听鸡。

人日雨连元日阴,杜陵时节已如今。苔迷草色闲多思,竹倚梅花瘦不禁。徵事还愆退之集,题诗漫有蜀州心。溪南有弟遥成隔,目断苍然暮色侵。

明年七十。歌彩桥仙夕。见说严君平道,年年是、月初一。同时同里密。后今今又昔。便做伏生年纪,也未到、蹇吃吃。

阻风桑落洲,悠然见庐山。白雪满莲峰,皓矗九霄间。新晴破积阴,天定豁开颜。玩图仰斯人,怀古涕潸潸。淮拟进扁舟,蹑屐登螺鬟。饱谙风月归,庶几虚还。

登楼欲认经由处,无奈云山遮望眼。

君来别我向番阳,时节初春晓尚霜。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此行砚席多知已,是处楼台可举觞。只恐诏书非久下,槐花又在眼前黄。

空阶雨过。细草摇摇光入座。斜日多情。恋恋幽窗故故明。沈吟无语。立遍梧桐庭下树。病叶先秋。零乱风前片段愁。

人间兴废手搏沙,乔木犹存少故家。不见石边题甲乙,空科姓氏落名化。

爱月斜仍细,占星久未过。浪传商用事,正苦汗成河。蛛喜今宵缀,蝇憎昨日多。吾文那乞巧,诗或拟阴何。

春消千嶂雪,清逼五湖秋。

前岁亲从月殿回,素娥引领到瑶台。桂枝指点教先折,仙籍披陈看后来。恰见拱辰名字接,一如公序弟兄魁。预将消息而今报,好作百花头上梅。

仙禁开书府,神毫纪格言。简编包舜禹,围范总乾坤。稽古崇契教,斯文闢圣门。从游观奥秘,何以报宸恩。

一病废百嗜,好文心未忘。南窗纳虚明,罗列陈缣缃。茫昧考巢燧,典章断虞唐。清妍进屈景,嶲永旌苏张。少狂不自料,遇事形文章。误逢作者叹,因复力披攘。蹉跎生白发,始紬石室藏。粗见汉家事,濡毫时否臧。文词比工祝,不殊公卿行。何用疲心精,舍本弃耕桑。读赋意凌云,律令

昨日欲出病见留,今日可出风复作。室虚窗白炉火暖,闭户幸有图书乐。一杯淡粥饱则已,下箸岂复思藜藿。山禽念我太寂寥,故作叩门声剥啄。

摇落园林一再霜,梅梢叶剩两三黄。蕾红包裹春犹密,隔垅枇杷得擅香。

绮陌香飘柳如线,时光瞬息如流电。良人何处事功名,十载相思不相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