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郭之奇的《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一)骈拇》
拼音和注音
lǐ yuè bù qū , shī shū yǐn sh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诗书:诗书shī-shū∶指《诗经》和《尚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
饮食:(名)吃的和喝的东西。②吃东西和喝东西。
郭之奇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原诗
多骈旁枝,天下始疑。黼黻虫彝,明昧于离。
钟吕竹丝,蔽聪者师。耳目馀资,犹使情移。
矧复名实,曾史杨墨。胶漆人寰,簧鼓士域。
坚白异同,长此安极。凡彼诸名,嚣嚣众鸣。
适人之适,与物俱惊。凫胫虽短,续之则懑。
鹤胫虽长,断之则伤。使天下惑,矩千规亿。
礼乐步趋,诗书饮食。使天下殉,神尧智舜。
臧谷均亡,蹠夷同殣。其馀纷纷,彼见彼闻。
不离彼文,余曷可群。余愧道德,何敢淫僻。
仁以为声,义以为色。非旷非朱,亦非所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