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工泰发晦庵书院小学教谕

翩然归去两芒鞋,朱子书堂小学斋。
好向四书寻骨髓,敢辞五岭役筋骸。
晦传可是终无愧,遁筮谁知晚□佳。
前哲持身但如此,知时岂不有吾侪。

作品评述

《送工泰发晦庵书院小学教谕》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翩然归去两芒鞋,
朱子书堂小学斋。
好向四书寻骨髓,
敢辞五岭役筋骸。

这一节的意思是,我轻快地回到了晦庵书院,穿着朴素的两芒鞋。在这个古朴的书堂里,我将努力学习四书的精髓,并且毫不畏惧地拒绝了艰苦的五岭山劳作。

晦传可是终无愧,
遁筮谁知晚□佳。
前哲持身但如此,
知时岂不有吾侪。

这一节的意思是,尽管我在晦庵书院的学习中并未取得什么辉煌成就,但我始终不会辜负这个传承。虽然我在年岁上稍逊前贤,但我仍然以我自己的方式坚守着道德准则。难道我们不应该明白时代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送工泰发晦庵书院小学教谕》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时代变革的思考。诗中通过描述自己回到晦庵书院学习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术成就的追求。作者提到自己要在四书中寻找骨髓,这体现了对经典文化的尊重和学习的决心。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个人品德和道德准则的重视。他自称不愧于晦庵书院的传承,坚守自己的信念,不畏艰辛。尽管时代发生了变化,但作者认为我们仍然应该以前贤的身影为榜样,并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自我调整。

这首诗词通过对学问和道德的思考,既展示了作者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又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自身定位的思考。它呈现了一个追求知识与道德并重的理想形象,同时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学问和道德的重视。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晚从灵境出,林壑曙云飞。稍觉清溪尽,回瞻画刹微。独园馀兴在,孤棹宿心违。更忆登攀处,天香满袖归。

花开长恐赏花迟,花落何曾报我知。人自多情春不管,强颜犹作送春诗。

顷年叠石规制陿,大类堆沙戏成塔。一株蟠桂两穉松,便爱清阴蔓藤匝。阶前指作嵩华样,引宾纪咏纷酬答。迁巢城北倏两期,惯有真山坐延纳。人生最怕眼见广,到处卑凡意难合。每还旧舍觉荒陋,草树虽添漫稠杂。林塘移植势定增,未成已想风烟飒。朝晴夕晦各异状,倚杖閒看更铺榻。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第一多闻师子儿,碧云馀力嗣工诗。尽把天光注言语,真将清气入肝脾。

一邑无平土,邦人例得穷。凄凉远嫁归,憔悴独醒翁。今古阑干外,悲欢酒醆中。三巴不摇落,搔首对丹枫。

东西南北无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雕锼不遣治章句,烂熳先令饱文字。疏慵嗟我厉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传家粗足不愿余,同驾柴车还我里。

金丹至药匪寻常,幸藉西华泄此方。天上有之无计得,积功须及许旌阳。

道秘不可传,左右逢其原。后生巧穿鉴,末派迷本源。世不有先觉,谁当警群昏。佩衿来于于,千古师道尊。

沉沉芳酌动金波,笑引疏梅泛玉荷。几度天寒归雁少,一番风雨落花多。功名好在知心懒,富贵重来奈老何。乌鹊数声传喜语,梁间燕子亦能歌。

十二街中何限草,燕蓊尽欲占残春。黄花扑地无穷极,愁杀江南去住人。

进士能毋举,偏亲可忍了。紫芝亦良苦,负母入京师。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酒醒人世换,碧桃靓、海山春。任青鸟沈沈,紫鳞杳杳,有玉林人。宫袍掉头未爱,爱荷衣、不染市朝尘。仙样蓬莱翰墨,云间鸾凤精神。笑呼银汉入金鲸。琼苑目由身。羡咳唾成章,香薰花雾,音和韶钧。六丁夜来捧去,便天人、也自欢尖新。那得金笺飞洒,浩歌飞步苍旻。

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别乘差向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翦称名将岂其然,汲汲惟求宅与田。见说淮兵殊死战,相公喝犒是私钱。

拜况于郊,皇哉唐哉。熙事休成,六騑鼎来。天间以决,地垠以开。陨祉发祥,如登春台。

余生今赴迩英朝,似说夔龙许续貂。枯卉遂承新雨露,苍鹰应识旧云霄。废兴须信关时命,劳逸谁能问贯条。十载山林劳梦寐,五更天仗听箫韶。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风雨残春晚作晴,宝山深静勃鸠鸣。云收翠戟龙文润,日透金铺兽面明。蚕出火时桑正沃,秧抽颖处麦还成。在开列圣孙谋远,流福人间酿太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