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无疑校勘

诗到黄初字永和,半生西望遡明河。
已招学士来儒馆,更欠山人拜谏坡。
四库旧书存有几,五朝遗老苦无多。
传闻将讲临雍礼,小驻骊驹白玉珂。

作品评述

《答曾无疑校勘》是宋代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答复曾无疑的校勘
诗到黄初字永和,
半生西望遡明河。
已招学士来儒馆,
更欠山人拜谏坡。
四库旧书存有几,
五朝遗老苦无多。
传闻将讲临雍礼,
小驻骊驹白玉珂。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给曾无疑的回复,表达了他在文化、学术方面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和学术场景,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学者的尊重。

赏析:
诗的开篇描述了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黄初指的是黄初年间,字永和则是诗人自己的字。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半生以来一直向西望,思念着明河,表达了对故乡和往事的思念之情。

第三、四句中,诗人表示已经招募了学士来到儒馆,这显示了他对学术的重视和对学者的呼唤。然而,他也感到遗憾,因为尚欠缺山人前来谏诤的益友。这里的山人可能指的是有见识和才华的朋友,诗人渴望他们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批评和建议。

下一部分提到了四库旧书,指的是四库全书,这是一部宏大的文献汇编,收录了各个学科的重要著作。诗人谈及四库旧书存有几,暗示他对于古籍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思考。

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了五朝遗老,指的是五代时期的知名文人学者,表达了对他们辛苦传承文化的敬意。诗人传闻将要讲授临雍礼,临雍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场所,礼指的是儒家的礼仪文化。最后一句则描写了一个小驻地,马匹骊驹,鞍上摆放着白玉珂,可能是指作者在学术交流中所使用的文房四宝。

整首诗词通过对学术、文化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学者和文化传承的敬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和知识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茅屋初寒夜,衾裯整未成。烹泉沙鼎忆,读易纸窗明。菊上霜偏力,梅边日最清。孤吟谁与和,落叶上阶鸣。

渊默之津,皓然之色。混处功齐,细看转侧。昆仑脱手黄金绳,鼻孔累垂收不得。

绮陌彤彤花照尘,王门侯邸尽朱轮。城南旧有山村路,欲向云霞觅主人。

奇峰列列树苍苍,每爱危阑挹翠光。宿鸟皈时看最好,淡烟一抹锁斜阳。

最伤心烽火烧边城,家国恨难平。听征人夜泣,胡笳悲奏,应厌言兵。一剑天山来去,风雨惯曾经。愿待沧桑换了,并辔数寒星。此恨谁能解,绝塞寄离情。莫续京华旧梦,请看黄沙白草——碧血尚阴凝。惊鸿掠水过,波荡了无声。更休问绛珠移后,泪难浇,何处托孤茎。应珍重,琼楼来去

随风坠露事轻儇,巧占人间欲夏天。只恐障空飞似雪,从教糁径白於绵。未央宫暖粘歌袖,扬子江清恼客船。老去强看愁底事,昏花满眼意茫然。

树头树底花楚楚,风吹绿叶翠翩翩。

自君理畿甸,予亦经江淮。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朱绂恩虽重,沧洲趣每怀。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乐氏骑龙上碧天,东吴遗宅尚依然。悟来大道无多事,真后丹元不值钱。老树夜风虫咬叶,古垣春雨藓生砖。松倾鹤死桑田变,华表归乡未有年。

异乡岁晚怅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夜夜砧声催客去,年年雁影带寒来。半林残叶迎霜落,三径黄花近节开。几度无聊倍惆怅,临风搔首独兴哀。

楼高春日早,屏束麝烟堆。盼眄凝魂别,依稀梦雨来。绿鬟羞妥麽,红颊思天偎。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戍辽虽咽切,游蜀亦迟回。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笑筵凝贝启,眠箔晓珠开。腊破征车动,袍襟对泪裁。

莲花博士去骑鲸,镜曲回瞻一怆情。少待诗成附河伯,愿加涂乙始流行。

槿篱护药才通径,竹笕通泉白遍春。

百疾乘衰运,双肱怯痺摇。身知九折痛,肉讶半分销。掉市将谁羡,拘原莫我邀。惟堪楚林下,如槁学承蜩。

伯阳道德释迦心,夫子文章尽可寻。饱食暖衣都不顾,可怜容易过光阴。

君书问风俗,此地接炎州。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头。旅情偏在夜,乡思岂唯秋。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

人在莺花里,春归杖屦中。风迎何处鹤,宿我洞门松。

昨夜同云犹未合,晓来一色变山河。料应天上梅花早,吹落人间柳絮多。酒兴处怜今老矣,诗肠无奈此情何。银杯逐马天阶路,何似寒江伴钓蓑。

重到西湖,春拆信、露花酥滴。倚危栏、湖山佳处,短屏著色。拟泛一舟苍莽岸,恐伤万里_游客。赖款门、修竹有高人,留狂迹。倾盖意,真相得。诗句里,曾相识。看戛然飞动,笔端金石。照眼光浮琼液满,断肠翠拥宫靴窄。问多情、还肯借青鸾,通消息。

蛾眉备百姓,怨女填六宫。捐躯委崖谷,陨生因尔容。匹妇多白发,妇怨实无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