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春

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
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作品评述

诗词《答春》描述了春天的一幅景象,以及诗人思乡的情感。诗意深远,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草烟低处,水花明亮。诗人以“帝京”形容这里的风光,指的是首都长安的繁华和风景。这里引用了古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然而,诗人却感叹自己无法享受故乡的美景,因为山中的猿猴的叫声不能与家乡的心灵共鸣。这种断肠的声音无法在他的故乡中被听到,令他倍感思乡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无法回归的痛苦的感受。诗意深刻,以简洁的语言传递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让读者深受触动。

诗词《答春》的中文译文如下:

草烟低重水花明,
From道风光似帝京。
其奈山猿江上叫,
故乡无此断肠声。

诗意和赏析:
《答春》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诗人通过对“帝京”风光的比喻,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然而,诗人在思乡之情中,感叹自己无法享受到故乡的断肠声音。这里,断肠声音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痛苦,同时也透露出对无法回归的忧伤和悲痛之情。

整首诗情意绵绵,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无法回归的悲伤。通过诗词的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真挚和悲凉,同时也引发人对家乡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词留给读者的余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只见如山白浪飞,更堪动地黑风吹。渺茫直际九州外,汹涌常如八月时。河伯岂能穷海若,灵胥仅可吓吴儿。惜无散发骑鲸友,共了南游一段奇。

雪萤贫士眼,珠翠贵人身。自从墙角弃,无复案头亲。

委蜕疏竹根,舒翼高梧枝。攀缘择阴翳,意求物弗知。清晓喜零露,晴昼弄凉腮。长吟不能休,自喜方得时。

谁将霜雪节,剪伐结此亭。更须千万个,四面看青青。

六经圣所传,百代尊元龟;谆谆布方册,一字不汝欺。抱书入家塾,自汝儿童时,老乃幸不验,愚哉死何悲!

玄子来前,还忆汝,今朝初度时。是吾家几世,书香阀阅,我翁畴昔,心地坦夷。宅相伊何,泛红老子,汝母慈仁有儿。如今恨,倚门人去,和胆为谁。丈夫七十何为。算三十功名已是迟。要经天纬地,拓开实用,嘲风弄月,省可虚词。我亦平生,卮言徒费,犹酌檐花向九疑。团*好,待老

路公溪上鹤发翁,眼光照日颜如意。厖眉垂鬓有仙骨,骈集五福天所钟。螭头暂辍三长手,杖节扶舆入闽峤。弧南一夜晶辉浮,海隅草木俱荣耀。朱金拜后古所稀,绣绂全胜衣彩衣。玉觞荐寿须珍奇,更待蟠桃结子时。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乾坤沸嗷嗷,名击朱鸟影。寥落寸心违,斯文亦吾病。

岁月去人如箭急,一年只有十五日。雪砌禅人总不知,但见钵孟两度湿。

皎然灵一时,还有屈于诗。世岂无英主,天何惜大师。道终归正始,心莫问多岐。览卷堪惊立,贞风喜未衰。

旌旗直指阵云开,文驷雕轩寿母来。万古欢呼和气荡,胡儿不战倒戈回。

桥外客舟莲夜发,饱吹十幅风蒲滑。天明无处觅高城,但见吴江波浪阔。

祝融朝日丽东天,袅袅西风紫雁前。千玉散青攒叠巘,万云流白涨晴川。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方丈前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枯髅就此理。

三伏元无暑,连旬雨复阴。朝朝閒旧扇,夜夜拥重衾。日晦浮云翳,天愁沴气侵。烽烟犹未息,一念一伤心。

垂帘复辟身居稳,送吕迎章话又新。瞒得庭中相泣者,难瞒屏后窃听人。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