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早起露坐》
拼音和注音
zhōng tíng cǎo mù chóu , sù lù cháo wèi x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庭: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3.庭院;庭院之中。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草木:1.草与树木。2.指荒野。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炎宵不能寐,起坐蹇絺帏。
繁星丽中天,明河连曙晖。
凉风不满鬓,落月犹在衣。
中庭草木稠,宿露朝未晞。
人生亦旦暮,急景无停机。
抚时怀美人,欲往情依依。
暑寒互推迁,安得愿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