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李之仪的《瑛侍者欲再游方作此勉之》
拼音和注音
jī zhú yǒu shēng xiān liǎo wù , niān huā wēi xiào yǐ zhī y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有声:有声誉;著称。
拈花微笑:本是形容参悟禅理的样子。亦可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已知:已经知道。
拈花:1.比喻心心相印、会心。2.用各色丝线或棉线等在绸、布上绣成各种图画或图案。
微笑:(动)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嫣然~|回眸~。②(名)不显著的笑容:她脸上总带着~。
了悟:1.醒悟;领悟。2.佛教谓认识内心的佛性,即明心见性。3.聪慧。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原诗
精神秀发真狮子,耸壑昂霄似出林。
击竹有声先了悟,拈花微笑已知音。
新诗富健疑披锦,妙字清奇不换金。
往往秋高又飞锡,白云来去本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