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寺

重游吴子国,又入虎丘山。
长日挽人住,好风将我还。
儿童陪胜践,长老记衰颜。
无复尹和靖,西庵空掩关。

作品评述

《游虎丘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重游吴子国,
又入虎丘山。
长日挽人住,
好风将我还。
儿童陪胜践,
长老记衰颜。
无复尹和靖,
西庵空掩关。

诗词的意境描绘了作者重游吴子国、再次进入虎丘山的情景。他在这里逗留了很长时间,美好的风景使他舍不得离去,但最终还是受到美好的风吹拂,不得不离开。

诗词中提到了儿童陪伴着踏遍胜地,长者则黯然记取了自己容颜的衰老。诗中还提到了尹和靖,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宰相尹稷和靖康之耻中的靖康二室。然而,如今的西庵已经空掩关,这暗示了时光流转,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吴子国和虎丘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环境的留恋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同时,通过儿童和长者的对比,表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美景与时光的矛盾情感,给人以思索和回味之感。

作者介绍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温公言语药石谱,犹子文章星斗罗。家世有方能治国,宦游无地可降魔。谛观深世著明论,平视贤良方正科。四海共知勋室后,亨年孰似贾生多。

摩诘文殊同说法,少陵太白细论诗。他年谁继容斋笔,应恨萧条不并时。

三更露气满秋堂,秘诀新传食月芒。安得南楼三百尺,暂容老子据胡床。

相君家,宾宴集。秋叶晓霜红湿。帘额动,水纹浮。缬花相对流。薄霞衣酣酒面。重抱琵琶轻按。回画拨,抹幺弦。一声飞露蝉。

节第茫茫逝水如,髯朱宁复与之俱。绝怜老子经行地,一笑知心更有无。

雅意待蟾光,烦襟期爽快。无云点太清,远贤周色界。天光净琉璃,露下真沆瀣。勤渠谂后人,宜葺不宜坏。

南游曾去海南涯,此去游人不易归。白日雾昏张夜烛,穷冬气暖著春衣。溪荒毒鸟随船啅,洞黑冤蛇出树飞。重入帝城何寂寞,共回迁客半轻肥。

鸤[1]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高郎櫑具映峨冠,沈燎茶铛一室安。游刃圣经千载计,即今长铗未须弹。

凤凰楼观冷横秋,桥下长波入海流。千百年来旧朝市,几番人向此经由。

久陪译馆清流集,吟苦霜添两颔髭。厌驻王成思旧隐,年来却赴白云期。

闰去秋归早,开轩洒病襟。晓风凌羽扇,商气袭瑶琴。竹雨无情碧,荷烟底事深。萧萧差可赏,只是恨年深。

蒙茸冒枯几,想像挂霜枝。永失金衣友,文章安用为。

尘埃终日满窗前,水态云容思浩然。争得便归湘浦去,却持竿上钓鱼船。

松子落何年,纤枝长水边。斫开深涧雪,移出远林烟。带月栖幽鸟,兼花灌冷泉。微风动清韵,闲听罢琴眠。

海南一片水云天,望眼生花已十年。忽一二时回首处,西风夕照咽悲蝉。

决决清溪漱绕堂,兴来随意转藜床。畏人野鸟疑花动,收蜜山蜂误酒香。杏子带须红半抱,药苗退甲绿新长。风光须是閒时见,身世今欣已两忘。

城上落梅风料峭,寒馥逼清尊。爽兴天教属使君。雪意压歌云。插帽殷罗金缕细,燕燕早随人。留取笙歌直到明。莲漏已催春。

枝头寂寞若为情,唤起毛锥为写神。月下风前长玉立,娟娟一纸四时春。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