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陈之遴的《燕京杂诗(其一)》
拼音和注音
yōu yàn dū huì lì yuán míng , jiǔ dǐng qiān lái zì jiù jī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九鼎:(名)①传说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中国),夏、商、周三代奉为传国之宝。②比喻分量极重:一言~。
燕都:指燕京。即今之北京。《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燕都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女遣婢赴燕都,欲达宫闈,为生陈寃。”何其芳《忆昔》诗:“海上桃花红似锦,燕都积雪白於银。”
来自: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幽燕: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
历元:是历法中标记时间的开始。在天文学是一些天文变数作为参考的时刻点。
陈之遴
不详
原诗
幽燕都会历元明,九鼎迁来自旧京。
天子待边常自将,通侯出塞几专征。
南包百粤开荒服,东引三齐绕大瀛。
谁使金瓯终缺陷,赤眉青犊满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