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虞氏兄弟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
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
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
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作品评述

诗词:《寄虞氏兄弟》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译文:
一身兼抱百忧虞,
忽忽如狂久废书。
畴昔心期俱丧勇,
此来腰疾更悉虚。
久闻阳羡安家好,
自度渊明与世疏。
亦有未归沟壑日,
会应相近置田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题为《寄虞氏兄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虞氏兄弟的思念之情和自身的苦闷之感。

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自身的境遇。他心忧国家百姓的疾苦,忧虑纷纷交织,使他犹如狂乱一般,长时间荒废了读书的兴趣。他曾经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和勇气,但多年的经历使他失去了当初的雄心壮志,如今只感到腰疼和内心的空虚。

其次,诗中提到了阳羡,暗示了阳羡虞氏兄弟的安好。这种对兄弟的称呼表达了作者与虞氏兄弟的亲密关系,他们相互关心,互相探访。阳羡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指阳羡县,虞氏兄弟在那里安家。作者自己则感觉与虞氏兄弟渊源深厚,但与世人疏远。这句话表达了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孤立和他自身的困惑。

最后,诗中提到了未归的沟壑,可能指作者曾经在政治上被贬谪的经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期待与虞氏兄弟相聚的心情,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与他们共同生活,安顿下来。

整首诗以深沉的抒情方式表达了王安石内心的忧虑和对亲友的思念。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挣扎,以及对家人友人的依恋和渴望。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一种朦胧而深沉的美感。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世事悠悠天不管,春风花柳争妍。人家寒食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千里故乡千里梦,高城泪眼遥天。时光流转雁飞边。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君子存大体,小人无常心。於人不求备,受恩唯恐深。

回銮下蒲坂,飞旆指秦京。洛上黄云送,关中紫气迎。霞朝看马色,月晓听鸡鸣。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省方知化洽,察俗觉时清。天下长无事,空馀襟带名。

渭城歌罢独凄然,不及新声世共怜。今日岐王宾客尽,江南谁识李龟年。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古来登高人,今复

白莲塘下成新滟,绿柳堤边散密阴。精舍拂云松柏缭,死生何地不娱心。

几回梦作药间蝶。

凛凛清风上拂天,直持霜操透心坚。最怜一种身难屈,燕雪餐毡十九年。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性相化严海,爱何渡要津。法门千万偈,奥妙演无伦。

我去孰君友,君留谁我游。定应缘宿契,不待分今投。年事鬓俱白,时名诗独优。未知兹日别,重见又何由。

千玑万绯照庭除,细雨斜风拂座隅。莫道长安贫似磬,缘阶绕砌尽真珠。

得雨天忽秋,起我凄其悲。凄其亦何悲,岁晏霜雪期。壮志久已谢,白发来及时。絺绤与裘褐,弃置复营为。

家居愈老厌拘缠,旅舍僧房意自便。乞菜作羹殊有味,借床小憩即成眠。

云峰双鸟破,雪迳一僧分。红酒回丹渥,青编笑白纷。风昏生月晕,水落织冰文。岁莫无来客,开门独候君。

田头遇白叟,争说长官清。决讼如转烛,往往得其情。高风古灵派,惠泽流花城。荷锸遍阡陌,咸乐及时耕。桑埂翠阴老,稻坂黄云平。积爱发谣诵,连屋歌壤声。春山映酒艳,秋篱挹金英。我滞亦已久,欲往摇心旌。有时递信音,展转思盍并。重当买孤航,展拜陶渊明。

大哉乾元,既极形容。坤元德至,实兴比隆。实册闰登,勒崇垂鸿。相我缛备,肃肃雍雍。

罢吟鹦鹉草芊芊,又泛鸳鸯水上天。一棹冷涵杨柳雨,片帆香挂芰荷烟。绿摇江澹萍离岸,红点云疏橘满川。何处邈将归画府,数茎红蓼一渔船。

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

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