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同会

无奈春寒老不禁,喜看晴日上窗棂。
群花半露乾坤巧,百刻平分昼夜停。
拄杖有时挑菜甲,桔槔无复问畦丁。
逢春不出何为者,众醉谁知可独醒。

作品评述

《示同会》是宋代朱翌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春寒的无奈以及对晴日的欣赏,同时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无奈春寒老不禁,
喜看晴日上窗棂。
群花半露乾坤巧,
百刻平分昼夜停。
拄杖有时挑菜甲,
桔槔无复问畦丁。
逢春不出何为者,
众醉谁知可独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朱翌的个人感受为出发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寒的无奈感叹。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寒冷的天气使得作者无法摆脱冬日的寒意。

然而,当晴朗的阳光洒进窗户时,作者的心情却发生了转变。他欣赏窗棂上晴朗的阳光,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这一景象将他从寒冷的冬天唤醒,使他感到温暖和希望。

诗中的“群花半露乾坤巧,百刻平分昼夜停”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花朵轻轻地露出半边,将天地分割成昼夜。这一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白天和黑夜交替更迭,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生活琐事。作者有时拄着杖子去挑菜,有时与桔槔(可能指槽车)和畦丁(可能指农民)无缘。这些琐碎的细节暗示了作者对生活中的繁琐事务的烦扰和无奈。

最后两句“逢春不出何为者,众醉谁知可独醒”表达了作者对逢春不愿外出的思考。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大家都陶醉在喜悦和欢乐中,而很少有人能够独自清醒地思考。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个人独立思考的呼唤。

总的来说,朱翌的《示同会》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层次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春寒和光明的感受,同时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琐事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个人独立思考的思考和思念。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诗词推荐

道人偶许俗人知,法喜非妻解养儿。夜久金茎添沆瀣,室虚宝月映琉璃。远来醉侠匆匆返,近出诗仙句句奇。独怪区区践绳墨,相逢未省角巾欹。

後会不知谁健,茱萸莫厌重看。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鸳鸯碧瓦寒留雪。玉树先春发。小楼歌舞夜流连。月落参横、一梦绕梅边。尊前酒量谁能惜。都是高阳客。十分莫厌羽觞传。半醉娉婷、云鬓ED51金钿。

汉使褰帷按塞过,渔阳老将近如何?千山斥堠材官急,万里亭鄣猛士多。大漠风鸣苍兕甲,层冰夜渡白狼河。江东子弟先锋在,乘月仍闻《子夜歌》。

华峰壁立为初友,雁宕深奇为指南。临济儿孙上封老,见今说法在灵岩。

芳郊望无际,逐草任西东。世上千场梦,人间一笛风。

高第由佳句,诸生似者稀。长安带酒别,建业候潮归。稚子欢迎棹,邻人为扫扉。含情过旧浦,鸥鸟亦依依。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主眷逢千载,宠光倾一时。铨曹著官簿,禁掖粲英辞。论议推东省,威声憺北夷。平生经世意,怀卷竟何之。

西窗隐几读南华,颇悟亡羊与战蜗。住久不知身是客,归休谁谓女无家。向阳野竹先抽笋,待雪官梅欲试花。我爱睡乡真乐地,底须频吃玉川茶。

雨夜孤舟宿镜湖,秋声萧瑟满菰蒲。书生有泪无挥处,寻见祥符九域图。

管弦不碍登山屐,梁肉何妨满腹书。岂是清谈愧夷甫,为无阿堵绕吾庐。

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前日泛江时,雨昏失南山;今日迎我马,*鬌拥髻鬞。白塔映朱阁,间见青林间。问我岂忘之,扬鞭亟西还。西还亦聊尔,行矣来凭栏。扰扰红尘中,岂无一日闲。会复赓此诗,大书榜其颜。但恐厄风雨,清游天所悭。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春漏促。谁见两人心曲。罨画屏风银蜡烛。泪珠红蔌蔌。懊恼欢娱不足。只许梦中相逐。今夜月明何处宿。画桥春水绿。

振鹭辞灵沼,冥鸿翔太虚。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诗酒江山胜,园林俸禄余。所忠今不往,谁奏茂陵书。

倾败秦师琰与玄,矫情不顾驿书传。持危又幸桓温死,太傅功名亦偶然。

布叶敷条翠作围,自生芒刺护裳衣。莫嫌野兴难拘束,只伴春风亦见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