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伤行

惟皇降衷于下民,暴暴莫殄心之仁。
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
彼亦莫如其所以,自甘血觜含余辛。
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
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余载蒙嘉名。
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
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
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
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童程。

作品评述

《乌伤行》是宋代王柏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乌伤行
皇帝对下民降至深处,
心中的仁爱却无法平息。
颜氏感慨地说:“孝顺啊!”
毕逋含泪将土堆成坟冢。
他们的行为都是无可比拟的,
自愿忍受血与汗的辛劳。
志向一动,气势也动,
凤凰和麒麟一起出现,都是理所应当。
他们环绕着百里的土地,
划下界限,挖下井泉。
千余年来,一直享有美誉。
使者穿着华丽的衣袍,驾着六匹马,
下马恭敬地行礼,心中充满敬畏。
他们用华丽的辞章镇压了松柏,
山鬼在峭壁的阴暗处嘲笑着。
明明法律严明,教化应该先行,
为什么不先用教育来传播明德?
墨本的教诲传播到了这个屋子里,
有人的心灵都被激发了。
但愿每个人都能保持这样的心态,
那么哪里会有乱世的出现?

诗意和赏析:
《乌伤行》以赞颂宋代皇帝和下民的高尚品德为主题,表达了对皇帝无私奉献和下民勤劳质朴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皇帝以身作则、降至深处对待下民,以及下民的忍耐和奉献精神,展现了尊重、孝顺、仁爱和社会秩序的美好境界。

诗中的"乌伤行"指的是皇帝和下民的行为,乌伤象征着皇帝和下民所承受的辛劳和痛苦。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凤仪麟出"、"山鬼呵崖阴"等,通过对凤凰、麒麟和山鬼的描绘,突显了皇帝和下民的非凡和与众不同。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皇帝和下民的教化和教育问题,认为应该先通过教化来传播明德,而不是仅仅依靠刑法来维持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教育的正面影响力的期待。

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了皇帝和下民的形象,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人心的美好向往和期望。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给人以意境深远的感受,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介绍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来问维摩室,因参不二门。一龛间日月,方丈别乾坤。风落岩花暖,雨晴山鸟喧。何当分半席,默坐听潺湲。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二诗简澹扫秾华,作者几无以复加。璧十五城方定价,桃三千岁一开花。选骚意度卑唐体,晋宋文章让谢家。莫道老夫今耄矣,平章此事不应差。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只愿边头长无事,扡耒耕云且吾志。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

妙域三时殿,香岩七宝宫。金绳先界道,玉柄即谈空。喻筏知何极,传灯竟不穷。弥天高义远,初地胜因通。理诣归一处,心行不二中。有无双惑遣,真俗两缘同。摘叶疑焚翠,投花若散红。网珠遥映日,檐铎近吟风。定沼寒光素,禅枝暝色葱。愿随方便力,长冀释尘笼。

十日花时九雨风,年年百五病愁中。春寒不禁香箦火,红归青烟忆汉宫。

西来山尽处,始见蓟州城。地拱三门峻,天回一面平。人烟多戍卒,市语杂番声。回首松亭道,秋风几日程。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齿德人皆仰,诗书老更耽。福兼鸿范五,瑞集凤雏三。岁月供陶写,江湖人笑谈。流芳钟四叶,兰玉俨相参。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落日长风吹碛昏,荒村寒月动篱门。江潮枕上悲心壮,山鬼灯前夜语繁。乱后客身犹万里,斗间云气望中原。欲添春水随行李,更听渔歌起钓。

醒来山月高,孤枕群书里。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

成王小心似文武,周召何妨略不同。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

四大容仪,三田灵秀,炼成九转丹砂。虚无自在,以道作生涯。净土祥光瑞彩,玲珑贯、天外烟霞。冲和处,乌飞兔走,同运紫河车。真仙开妙趣,菩提佛果,一理无差。指玉清境界,此际何赊。伫听金书紫诏,人间事、元没交加。当归去,庆霄高会,风景向谁夸。

鬓雾鬟云襯脸红,嫣然一笑倚春风。直疑倾国倾城魄,聚入此花颜色中。

名画不复生,古魂埋地底。技能无所发,骋巧崭岩里。纤纤扫苍林,坡岸分迤逦。近可笔发窥,远若风霾起。遂令众画师,一点不可毁。我今会石家,饮酒酒复美。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愁逢暴谑人,渍墨书不已。

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昔有二道士,学道隐此山。一觉径超诣,脱屣遗人寰。石影未灭没,半出林峦间。空山以名存,高踪那能攀。下有可人翁,老去双鬓斑。天涯蹇行足,日暮倦鸟还。神交藐千古,试为问丸丹。

抱璞而居,其谁别玉。乔君不献,自尊两足。窥其狱户,视其邑庭。吏无重糈,民有颂声。提平如砥,持廉如水。观其中,公清有余。相其貌,固凡人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