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等慈寺感怀

钦从王命寄招提,寂寂荒阶绿草齐。
明月夜深接佛阁,看来不比汴梁时。

作品评述

诗词:《寓居等慈寺感怀》

钦从王命寄招提,
寂寂荒阶绿草齐。
明月夜深接佛阁,
看来不比汴梁时。

中文译文:
受到王命,我寄居在慈寺,
寂静的废墟上绿草丛生。
在明亮的月夜深处,与佛阁相接,
看起来不如在汴梁时代那样繁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赵善傅创作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寄居在慈寺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是受到王命而寄居在慈寺的。这里的"王命"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任命,可能是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诗人离开了原来的居所来到慈寺。慈寺在诗中被描绘为荒废的地方,阶梯上长满了绿草,寂静而凄凉。

接着,诗人提到在明亮的月夜里,他与佛阁相接。这里的佛阁指的是寺庙的阁楼或塔楼,可能是诗人在慈寺的居所附近。明月的光辉照耀下,佛阁在夜色中显得庄严肃穆。通过与佛阁的接触,诗人似乎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祥和。

最后两句"看来不比汴梁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比较。汴梁是北宋时期的首都,那个时候汴梁繁华热闹,与现在的荒废的慈寺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来反思时光的流逝,以及社会的变迁和衰落。

整首诗通过描绘慈寺的凄凉和与佛阁的接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与尘世不同的宁静和安宁。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给人一种深思的感觉,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诗词推荐

诸公争谈诗,健舌秋河倾。袖手但兀坐,欲语不敢声。独喜圆颅师,嗜好与我并,相见不言他,古律同细评。爱惜丈八矛,徐攻刘长城。向人勿浪出,三年戎飞鸣。

山椒亭榭适徘徊,病膜烦襟斗顿开。若有尘埃何处隔,此中自是少尘埃。

炎祚开中叶,龙翔自有真。挥戈回日照,洗甲挽天津。立极乾坤正,循环雨露新。嗣皇能继志,诗为武功陈。

故人能下榻,为喜客相过。不住夜泉滴,常疑春雨多。风来琴自响,冰合砚难磨。明日还分袂,羁吟谁共哦。

龙津剑窟古南州,阁势横空占上游。山色镇留春色在,水光长带宝光浮。

乡树湘云外,行辕楚塞东。不辞淹拔萃,聊欲辨无同。暝紫生寒岫,疏丹点暮枫。登楼有归讯,为附北归鸿。

玉界琼田处处村,群山缭白晓云昏。圣君缟素天垂应,三白飞花奉至尊。

老矣书无分,居然眼有花。墨兵非死友,陆諝且生涯。雪後霜逾劲,吟边帽只斜。小儿知我懒,夜诵故諠哗。

谗口安能作祸基,吾曹兴废岂无时?向来何事令公怒,问著渠侬自不知。

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新安非欲枉帆过,海内如君有几何。醉里别时秋水色,老人南望一狂歌。

左辅沙如水,长春柳未匀。精神迎刺史,景物为行人。羃轣梁山外,飘流洛水滨。十年门下客,依旧困泥尘。

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垂休临有道,作瑞掩前经。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

云门一曲,彻髓彻骨。霁雪千峰,寒梅破萼。啐啄公子,风流鸣木。

近来吾道少,恸哭博陵君。直节岩前竹,孤魂岭上云。缙绅传确论,丞相取遗文。废却中兴策,何由免用军。

画闻与画见,巧拙不同科。譬如未入蜀,想像图岷峨。可以欺他人,不可欺东坡。又如写神女,瞥然巫山阿。宋玉一点笔,眸子横清波。上党太行山,怀孟逾黄河。水落天井关,长剑垂新磨。昌黎寻李愿,借车方口过。劈斫开崖壁,巨扁侔斧戈。荆浩家其间,烟霞恣麾呵。亲见胜剽闻,胸次

大信斡运,星明环周。三时不害,黍稷盈畴。克诚致享,品物咸羞。礼成乐变,锡祚贶休。

蟠木离奇愧豫章,几年封植荷恩光。石渠久缀英髦后,金没深惭学识长。御墨奎文瞻列圣,雷尊篆鼎备三王。愿言夜德酬荣遇,宁复矜才似智囊。

千门今夜晓初晴,万里天河彻帝京。璨璨繁星驾秋色,棱棱霜气韵钟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