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赠墨西(其二)》
拼音和注音
liú li yàn xiá zhèn suí shēn , mò ài jūn fáng gǔ sè x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琉璃:巴利语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随身:在身上带着的或跟在身边的。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琉璃砚匣镇随身,墨爱君房古色新。
王勃三升频饮我,青莲百首每催人。
初来往往春葱破,久立时时翠黛颦。
日用一螺殊未足,不曾渴笔致卿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