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一首

六国清平贺圣年,珠檐高卷月明前。
金轮那肯当堂坐,不用丹墀击静鞭。

作品评述

《颂古一○一首》是宋代释子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六国的和平景象,以及对圣明岁月的祝贺。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颂古一○一首》的中文译文:
六国清平贺圣年,
珠檐高卷月明前。
金轮那肯当堂坐,
不用丹墀击静鞭。

诗意和赏析:
《颂古一○一首》以古代六国的和平繁荣为题材,通过描绘清平的景象,表达了对圣明岁月的庆贺和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六国的清平景象。"六国清平贺圣年"这句表达了六国的安定和繁荣,也象征了和睦共处的时代。这里的"清平"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状态,"圣年"则意味着一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接着,诗人运用了富有意象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个月明如水的夜晚景象。"珠檐高卷月明前"这句通过珠帘高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明亮的月光从珠帘间洒下,照耀着前方的景物。这一景象给人以宁静和安详之感,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

然后,诗中提到了金轮。"金轮那肯当堂坐"这句是对佛法的暗示,金轮作为佛教的象征之一,寓意着智慧和慈悲。这里金轮不肯当堂坐,可以理解为佛法不再需要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在清平的时代,人们自觉地秉持智慧和慈悲的精神。

最后,诗人以"不用丹墀击静鞭"来结束这首诗词。这句诗意味深长,丹墀指的是皇帝的宝座,击静鞭则是皇帝在朝会上用来示意安静的鞭子。这句诗表达了时代的和平繁荣,以至于皇帝都不需要使用它来维持秩序。这是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的赞美,也展示了一个文明社会的成就。

总的来说,《颂古一○一首》通过描绘六国的清平景象,表达了对圣明岁月的庆贺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富有意象的描写手法,展示了月明如水的夜晚景象和和平时代的宁静氛围。同时,通过金轮和丹墀的比喻,诗词也传递了对智慧、慈悲和社会稳定的思考。整首诗以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意境,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和谐繁荣的古代社会。

诗词推荐

牧羊忌太早,太早羊辄伤。一羊病尚可,举群无全羊。日高露曦原草缘,羊散如云满川谷。小童但岂必习诗知考牧。

二十四节气,来自混元前。老息他无分,新阳便有缘。从教寒又暑,惯得海为田。此理须看破,何妨日当的。

俗薄名难盛,人穷迹易危。从来天下士,不计里中儿。隐玉看虹气,坚松任蠹枝。相知不相识,况又不相知。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得意时。正得意时常起舞,到麾毫处辄能飞。南溟万里鹏初举,辽海千年鹤乍归。岂止一诗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

县如残寺裹荒城,僧干穷缘耐苦声。虽把慈悲供日用,可能方便徇人情。四明山背看云近,九里湾头呷水清。支遁后身偏念我,惠来诗好愧兼荣。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芭蕉衬雨秋声动。罗窗恼破鸳鸯梦。愁倚□帘栊。灯花落地红。枕横衾浪拥。好夜无人共。莫道粉墙东。蓬山千万里。

三十六陂秋水来,龙蛇奔走起风雷。老僧与置南轩地,会是凭栏心目开。

春去日渐迟,庭空草偏长。馀英间初实,雪絮萦蛛网。好鸟多息阴,新篁已成响。帘开斜照入,树褭游丝上。绝迹念物闲,良时契心赏。单衣颇新绰,虚室复清敞。置酒奉亲宾,树萱自怡养。笑倚连枝花,恭扶瑞藤杖。步屟恣优游,望山多气象。云叶遥卷舒,风裾动萧爽。簪缨固烦杂,江海

杖钵孤踪去,凄其驿路间。水喧沂北道,风撼穆南关。飞鸟移前浦,归云满故山。五年江上客,今有几人还?

旧日心期不易招。重来孤负,几个良宵。寻常不见尽相邀。见了知他,许大无聊。昨夜花插翠翘。影落清溪,应也魂消。假饶真个住山腰。那个金章,换得渔樵。

手摘桐花,怅还是、春风婪尾。按锦瑟、一弦一柱,又添一岁。紫马西来疑是梦,朱衣双引浑如醉。较香山、七十欠三年,吾衰矣。红袖却,青尊止。檀板住,琼杯废。淡香凝一室,自观生意。事业不堪霜满镜,文章底用花如绮。笑江滨、游女尚高歌,滕王记。乐天六十七岁诗云:共把十千

西湖锦舫帘垂额,越上乌篷铁簇头。江堰不通人已老,竹深荷净且迟留。

三接履声退,东亭斯旷然。风流披鹤氅,操割佩龙泉。云卷岩巘叠,雨馀松桂鲜。岂烦禽尚游,所贵天理全。

似海之深,如山之固。蚊虻弄空里猛风,蝼蚁撼于铁柱。揀兮择兮,当轩布鼓。

秋云黄,日月忙,登选才俊收词章。操觚搦翰换钟鼎,往往冰炭交中肠。柯山多士称海内,勇气洗尽古战场。笑挥笔阵示整暇,洒洒胸中书传香。此邦昔日龙头客,前后相辉九霄翮。山川孕秀不乏人,想已津津动颜色。题舆左岳得儒英,行整速步趋天庭。金薤琳琅耀光彩,不学砌下寒蛩鸣。

位列三台贵,旌旄障雨深。仁廉两个字,忠孝一生心。出省轻侯印,归甯问俸金。携家半窗月,撑转古榕阴。

嵚岑何处峰,来伴萧疏竹。悠然方丈间,寄此千里目。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檐滴疏疏亦几何,滴将苦砌出圜窠。就中漱涤偏精巧,泥土都无石子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