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楼歌二首

君不见秦皇爱阿房,死葬骊山侧。
炀帝爱迷楼,死葬迷楼北。
乃知生者魂,即是死者魄。
生死在迷楼,一死良自得。
右应来梦儿,夜夜犹相忆。

作品评述

《迷楼歌二首》是宋代曹勋创作的诗词之一。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迷楼歌二首

君不见秦皇爱阿房,死葬骊山侧。
炀帝爱迷楼,死葬迷楼北。
乃知生者魂,即是死者魄。
生死在迷楼,一死良自得。
右应来梦儿,夜夜犹相忆。

中文译文:

你可曾见过秦皇爱阿房,死后葬在骊山旁。
炀帝爱迷楼,死后葬在迷楼北。
从此得知,生者的灵魂即是死者的魄。
生死皆在迷楼中,一死亦自得。
右应来的梦儿啊,夜夜仍然相忆。

诗意和赏析:

《迷楼歌二首》以秦皇和炀帝两位历史上的帝王为主题,描绘了他们对迷楼的痴迷和追求,以及对生与死的深思。诗中通过对秦皇和炀帝的对比,表达了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所带来的虚幻和无常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了秦皇和炀帝分别爱好的建筑物。秦皇爱阿房宫,炀帝则爱迷楼。这两座建筑都代表了权力与荣耀的象征,但最终它们都成为了这两位帝王的陵墓。作者以帝王的选择和结局,展现了权力与富贵的虚幻和无常。

其次,诗中提到了生者与死者的关系。作者认为生者的灵魂即是死者的魄,暗示着生死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在迷楼中,生者和死者都能够得到满足和解脱。这种观点体现了对生死的超越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最后,诗末提到了右应来的梦儿。这是对过去的记忆和回忆的暗示。右应来是历史上炀帝的宠臣,夜夜仍然怀念着过去的时光。这一句诗凸显了岁月流转、人事如梦的主题,唤起了读者对过去的情感和对时光的思索。

总的来说,曹勋的《迷楼歌二首》通过对秦皇和炀帝的描写,以及对生死和时光的思考,表达了对权力的警示和对人生的反思。诗意深邃,引人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洞察力。

诗词推荐

归念长依落日边,壶浆今见逆新官。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眉州倅厅旧有荔支二株,甚大。〉主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老去诸馀情味浅。诗词不上闲钗钏。宝幌有人红两靥。帘间见。紫云元在梨花院。十四条弦音调远。柳丝不隔芙蓉面。秋入西窗风露晚。归去懒。酒酣一任乌巾岸。

九十九峰江上山,乾坤尔阔我中间。此心顿著秋豪愧,久矣颜衰鬓发斑。

灞岸青门有弊庐,昨来闻道半丘墟。陌头空送长安使,旧里无人可寄书。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缟带与纶巾,轻舟漾赤门。千回紫萍岸,万顷白莲村。荷露倾衣袖,松风入髻根。潇疏今若此,争不尽馀尊。

自君之出矣,荏苒度寒燠。譬彼双鲤鱼,书辞长在腹。

靠个布袋瞌睡,平地突出毒刺。有人一踢踢翻,天下脚跟出气。

险绝昌溪水,如何亦问津。命分毫发地,利役古今人。

武定文明过十秋,光芒无复见旄头。身更万变心方壮,位极千官宠更优。贺厦阻趋丞相合,分符假守子陵州。长生不老何须祝,元是丹台第一流。

日夜云间喷薄鸣,玉龙千尺绕山行。漏天泻下银河水,来作僧窗夜雨声。

烟中芍药朦胧睡,雨底梨花浅淡妆。小院黄昏人定后,隔墙遥辨麝兰香。

岩峦皆创见,草木半无名。翠削山山玉,光摇树树琼。岭云随客袂,谷响答僧行。清绝浑无寐,空山月正明。

弯环青径斜,自是野僧家。满涧洗岩液,插天排石牙。炉寒馀柏子,架静落藤花。记得逃兵日,门多贵客车。

水流百折山苍苍,古寺秋容横野航。明月初濡寒露白,篱花似趁重阳黄。道人心已老松石,学子胆须磨雪霜。默默澄源坐兀兀,游鱼沙鸟静相忘。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秦城亘宇宙,汉帝理旌旃。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五军计莫就,三策议空全。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流水声中响纬车,板桥春暗树无花。风前何处香来近,隔崦人家午焙茶。

对花无好情,然得流坎有命,无不可者。古人谓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屡诵此语,良用慨叹。插花把酒,偶记去年今日事,赋十数长短句遣意,非知心人,亦殆难明此意。以仙吕调满江红歌之,是月十五日,玩世酒狂翠扫山光,春江梦、蒲萄绿遍。人换世、岁华良是,此身流转。云破春阴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