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头陀寺上方

高寺上方无不见,天涯行客思迢迢。
西江帆挂东风急,夏口城衔楚塞遥。
沙渚渔归多湿网,桑林蚕后尽空条。
感时叹物寻僧话,惟向禅心得寂寥。

作品评述

《鄂州头陀寺上方》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描写了鄂州头陀寺上方的景色和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寺上方无不见,天涯行客思迢迢。
在头陀寺上方,可以看到无所不见的景色,远在天涯的旅人思念着遥远的归途。

西江帆挂东风急,夏口城衔楚塞遥。
西江上帆挂着东风,急速前行,夏口城紧贴楚国边塞,遥远而清晰可见。

沙渚渔归多湿网,桑林蚕后尽空条。
沙滩上渔民归来时常被湿网困扰,桑林也在蚕丝采摘后变得空空荡荡。

感时叹物寻僧话,惟向禅心得寂寥。
在感叹时光的流转和物事的无常时,寻找僧侣交谈,只有在禅修的心境中才能获得宁静和寂寥。

这首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描述了鄂州头陀寺上方的景色,通过描写江河风景和周围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体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融入了禅宗的意境,表达了对世间事物的无常和变化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禅修心境的向往,将禅修的寂静与浮躁的尘世进行对比。整首诗意境宁静优美,寄托了诗人对心灵归宿的向往和对与世隔绝的追求,并通过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作者介绍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频的轶事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姚合,因爱才惜才遂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的故事。自身原本就很有才华的姚合,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因爱惜人才而流播着一桩佳话。

  睦州(今浙江建德)青年李频,长得非常清秀;他从小就非常聪敏,记忆力特强,所以很早便写得一手好诗。李频从诗友方干那里获悉,姚不仅有着不凡的诗才,而且还特为赏识别人的才华。居住在西山的李频觉得自己老住在乡下也不是久长之计,遂不远千里跑到杭州,请姚合给他的诗作出品评;李频心想,姚的评定说不准将会给自己有颗定心丸吃呢。

  在杭州太守府里,李频把自己的身世向姚公简单扼要地作了介绍,然后便恭恭敬敬地把随身携带着的诗文稿呈献给他。一翻开诗文集,一首题为《湘中送友人》的七律诗,直跃入了姚公的眼帘。读罢,姚公不禁掀髯大喜道:“君有此诗才,来科考取进士,又有何困难哉!”李频一听,既惶恐又很兴奋地向姚公深表感谢,同时自谦地请姚大人多加指教。姚合点了点头,就莞尔吟起了这诗来: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好诗啊,真是好诗!”姚合自言自语道:“首联对起的作法,自从老杜以后,真正能做到如此绾合自然的已属不多见。而且此诗先写湘水连天,正为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呢!如此幽情寓思,实乃精妙之极!”李频喜上眉梢;心说,人们传说惜才爱才的姚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姚合手里拿着诗稿,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大人,小生由于一直攻读书史,尚且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更是兴奋不已地向姚大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大人垂青!”由于这首绝妙好诗所起的作用,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姚太守之所以把爱女嫁给诗人李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颇为看好李的人品,也许这才是姚出嫁爱女的主要意旨所在。事实上,此前杭州人郑巢因为颇富才华也曾得到过姚的欣赏,姚凡是外出登临游览,就时常把郑携带在身边,但郑并没有成为他的快婿。而李频后来在做官时,果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性情耿介,守正不阿,敢于抑制非法的豪强地主和胡作非为的强盗,连懿宗皇帝也很赞赏他。尤其在荒年时期,李频又敢于顶着上头压力,开仓赈济老百姓;所以在他死后,老百姓就一路扶柩痛哭着送他鹤驾道山。

  临了,阿袁在此顺便提说一笔,曾任武功主簿便被世人称为姚武功的姚合,事实上,倒是他的快婿、后来比他这官衔略微大些的曾任武功令的李频却并未被世人称为李武功,这也可算是他们翁婿名头之外的颇有意思的称谓了。

  按:① 鹏,一作“鹄”。② 过,平仄两读,此处因谐律关系而读仄声。

李频的纪念馆

  唐大中元年(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1]  本人所作。唐代诗人李频是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他道德高尚、文采出众、政绩显赫,为官期间,他整顿吏治,安定社会,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作更是广为流传,清代曾有诗句将李频和李白并举。为更好的纪念李频,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龙桥村村民王有顺、李强、傅浩生等人在该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帮助下,积极筹资捐助,克服困难,于2010年建起纪念馆。庆祝活动上,李家镇党委政府表达了社会各界对李频纪念馆在落成和完善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帮助表示感谢,高度评价该纪念馆对李频精神的传承和为繁荣李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并表示,镇党委政府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李频纪念馆的建设。

李频的生平

  李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在任武功令时,当地强暴横行,他针对时弊,查明地方恶霸实情,陈报上司,予以严惩。适遇荒年,遂开仓赈济,并进而教育百姓开发水利,引水灌田,使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善政传闻唐室,懿宗给予嘉许,后升侍御史,调都官员外郎。乾符年间上表自荐,请任建州刺史。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从浙江衢州开山700里过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盗贼四起,县政不治,建州局势相当混乱。李频到任后,首先宣布政教条例,严肃官规,惩办盗贼,礼与法相提并行,使建州社会得以安定,民生安宁。

  李频初到建州时,曾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足见李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李频死后,建州父老将他卜葬在“县之永乐洲”。又念及李频生前甚爱梨山风景,便在梨山建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象,立在庙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诗“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庙今已荒废。

  李频整顿吏治,安定社会,发官仓赈济灾民,雇乡民疏通六门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调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员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频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后李频病死任内。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建梨岳庙以祀之。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归葬于永乐(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

  天复年间(901~904),李频的儿子将父母棺柩运回家乡埋葬,途中遇战乱,无法运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泽的大乌洲。于是李频之后裔也就定居在光泽,今人称之为:“梨山李氏”。

诗词推荐

往者更声律,公兮独老成。馀波及犹子,作赋得虚名。瘴海三年别,灵岩一梦惊。归来访遗跡,心折涕纵横。

意得壶觞外,心清杖屦间。簿书休吏早,花鸟向人闲。

丽谯春晚,望东南千里,湖山佳色。画戟门前清似水,时节初过灯夕。封井年登,京华日近,每报平安驿。满城花柳,正须千骑寻觅。忆我年少追游,叨兔园客右,多惭英识。今日怀人无限意,老泪尊前重滴。赋咏空传,雄豪谁在,鬓点吴霜白。招呼一醉,幸公时慰愁寂。

行辈多名宦,乡闾爱老成。身名了无恨,韦布却为荣。久矣追谈笑,居然隔死生。朔风搜宇宙,何日闭佳城。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曝,松暮鹤飞回。古井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细雨斜风恼弄春,荒郊不见踏青人。伤心湖外松楸域,吊影天涯露电身。杨柳杏花何处好,石泉槐火一时新。举杯幸有君相属,更待泥乾步屧匀。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细路萦纡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尺。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寂寞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贞芳日有分,生长耐相容。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参辰无停泊,且顾一西东。君但开怀抱,猜恨莫匆匆。

空琴谁为奏南风,坐看幽香走篆红。定卜糟丘度余日,此生那复问蓍丛。

怀佳人兮山扃,蹑烟霏兮步轻。蹇独立兮山上,空山无人兮寒松乍声。怀佳人兮何许,白云封关兮猿鹤看户。羌有怀兮曷愬,风虚徐兮檐铎语。迟佳人兮未来,聊逍遥兮容与。

无心傍照台。

渊源两名衲,筑阁扪星辰。近山卧蜿蜒,远山高嶙峋。朝看雨空蒙,暮揖云轮囷。赋诗有宿诺,下语终未亲。万法不孤起,请君作其因。高挂四面窗,净扫一榻尘。室中绝人声,门前谢车轮,容我睡半日,两忘主与宾。缓烧海南沉,细碾建溪春。是间傥有句,可与屈宋邻。诗如奋蛰龙,夭矫

半年淹恤越溪滨,好爱如君只数人。解手莫令书信断,故园桑梓幸相邻。

陈留春色撩诗思,一日搜肠一百回。燕子初归风不定,桃花欲动雨频来。人间多待须微禄,梦里相逢记此杯。白竹扉前容醉舞,烟村渺渺欠高台。

一寸功名心已灰,翩然解组赋归来。中兴天子登耆旧,二十余年挽不回。

昨夜三更,有人点烛。烧尽十方,天堂地狱。不知是谁家之子,都无面目。但只向深草中藏,莫向孤峰上宿。斋时有饭,天明有粥。自然而得,山青水绿。

故人喜自故乡来,便促归程转恼怀。载雪拟过扬子渡,望云直指越王台。几家乔木询无恙,诸老流风愧不才。想及到时春酒熟,黄萱堂上寿觞开。

冬舂行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计米;群呼步碓满门庭,运杵成风雷动地。筛匀箕健无粞糠,百斛只费三日忙;齐头圆洁箭子长,隔箩耀日雪生光;土仓瓦龛分盖藏,不蠹不腐常新香。去年薄收饭不足,今年顿顿炊白玉;春耕有种夏有粮,接到明年秋刈熟。邻叟来观还叹嗟,贫人一饱不

容成堂上光华别,谢客岩前意象闲。身到三台良未满,年添九老定谁悭。高期落落尘嚣外,苦论喧喧醉梦间。我欲为公深着语,桂林芝树不同删。

玉艳冰英绝可怜,即之时复一嫣然。姑苏日暮逢西子,采石江明见谪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