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有感

寒食原头杜宇声,谁家不起古今情。
纸钱烧罢人归后,一树梨花冻月明。

作品评述

《寒食节有感》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食节的早晨,杜宇的鸣声响彻寒食原。每个家庭都感受到古今情怀的共鸣。纸钱烧完后,人们纷纷归家,只见一树梨花在寒冷的月光下绽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思考和感慨。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并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如禁火、踏青等。

在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杜宇鸣声、纸钱烧罢和梨花冻月等形象,展示了寒食节的独特氛围和人们对过去的情感回忆。杜宇的鸣声使人们想起了往昔的寒食节,纸钱的燃烧象征着祭祀仪式的结束,人们开始返回家中。而那一树梨花在冰冷的月光下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希望,也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祥和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寒食节的特殊氛围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抒发了对传统节日和家庭情感的思索。

诗中的杜宇声传递了一种久远的情感,使人们联想到往日的寒食节,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引起共鸣。纸钱烧罢后,人们归家的场景展示了人们对传统仪式的尊重和家庭的重要性。而梨花冻月的形象,则表达了对生命的坚韧和希望,同时也暗示着节日的美好和祥和。

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思考,以及对家庭、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诗词中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也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唤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回忆。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诗词推荐

楚山千里一僧行,念尔初缘道未成。莫向舒姑泉口泊,此中呜咽为伤情。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三百年间事屡危,降之人杰岂中衰。巍巍祖烈将千岁,赫赫元功彼一时。起义堂碑云汉丽,凌烟阁像日星垂。藏山自篡前朝史,付与云礽百代知。

无门为法门,无入是真入。君礼信佛心,有为皆不及。舍财离相契无生,天耳廓通尘不立。

落叶疏疏似雨鸣,莫疑春晚有秋声。抽条易叶年年事,看取一翻新绿成。

春生溪岭雪初开,下马云亭酹一杯。好是精灵偏有感,能于乡里不为灾。九江贾客应遥祝,五夜神兵数此来。尽室唯求多降福,新年归去便风催。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船子寥寥载不空,几回明月弄清风。呈桡舞棹无他事,只欲教人解六通。

朝日斜照户,垂杨低拂床。新篁未解箨,幽兰已谢芳。桑蛾齐绕树,海燕竞窥梁。玉箸流残粉,金炉冷夕香。罗衾空有梦,无信往辽阳。

台衮兼戎律,勤忧秉化元。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长路山河转,前驱鼓角喧。人安布时令,地远答君恩。暮日平沙迥,秋风大旆翻。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

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

为客少安睡,终宵听雨声。每因年岁晚,不称路途情。贫贱交游少,疏豪去就轻。萧萧须发改,殊觉负平生。

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

雪瓮冰齑了岁除,停杯且听话迂疏。山居虽窄可无竹,家计甚贫犹有书。但觉是非惊化鹤,不将喜怒等群狙。耦耕久与邻翁约,春雨宁辞手拮据。

水天夕云重,不雨衣自湿。夜寒更士语,鸡唱舟子急。青黄数宿莽,苍茫暗原隰。高城亦何有,倚樯成独立。

矣。郡人以扶疏高花,绝胜水南。因为解嘲,呈元寿知县路入云岩山窈窕。岩花滴露花头小。香共西风吹得到。秋欲杪。天还未放秋容老。谁道水南花不好。犹胜金蕊浑如扫。留取光阴重一笑。须是早。黄花更惜重阳帽。

乞得胶胶扰扰身,五湖烟水替风尘。只将凫雁同为侣,不与龟鱼作主人。

西风归燕几经秋。人老水边楼。一灯孤枕,满襟清血,花也含愁。前堂歌吹新声有,争似去来休。长河若解,将姝遗恨,与泪俱流。

笥中时忆赐衣存,阃外犹传汉使尊。诸将九边承庙略,单于三世拜朝恩。清宵剑气回南斗,明月笳声静北门。任道蹛林千帐在,请看禁御五云屯。

骨鲠如君道尚存,近来人事不须论。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说却为冤。因思周庙当时诫,金口三缄示后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