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日水西寺

不至水西久,十年怀梦思。
重行兵后路,暗觅壁间诗。
僧出房俱鐍,人游榼自随。
隔溪望城郭,未觉似春时。

作品评述

《正月初三日水西寺》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至水西久,
十年怀梦思。
重行兵后路,
暗觅壁间诗。
僧出房俱鐍,
人游榼自随。
隔溪望城郭,
未觉似春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正月初三这一天参观水西寺的情景。作者回忆起十年前的往事,他曾在此地停留,并怀念着那段梦幻般的经历。如今,他再次来到这里,却面临战乱的辗转和壁间诗的寻觅。僧人们从房间里出来,一同敲击着木鱼,而人们则随意地游走,带着自己的酒杯。从河对岸遥望城郭,却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词以平凡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变迁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失落。水西寺作为诗人心中的特殊地点,在他的记忆中承载了深刻的情感和意义。诗中的战乱和壁间诗的寻觅,反映了动荡时期人们生活的困境和对文化的追求。而僧人们敲击木鱼、人们随意游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通过隔河望城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突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幻。

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情感描写和意境构建,展现了方回细腻的诗人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岁月沉淀下的人生情怀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能体验到诗人对战乱时代的思索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急景流年真一箭,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仙翁别后无信,应共烟霞卜邻。莫把壶中秘诀,轻传尘里游人。浮生日月自急,上境莺花正春。安得一招琴酒,与君共泛天津。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春阳连日竟何如,逐妇应怜拙勃姑。习习晚风来更急,欲吹时雨助虚枯。

九日报仙家,三秋转岁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簪挂丹萸蕊,杯浮紫菊花。所愿同微物,年年共辟邪。

却因理发得披文,看尽庐山笔底春。寄语可师休祝发,癞边犹有去年痕。

山色阴晴远更青,谁教睥睨枕岩扃。诗翁意欲移千步,安得朱符巨灵。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发白真堪惜,萧萧可奈何。西风吹病树,残叶苦无多。

俊哉一跃透重渊,霹雳迫之去不还。却笑龙门烧尾者,依前点额在波澜。

不写桃符换旧诗,辛盘竹爆付儿嬉。山深未见新年历,只记梅花春早迟。

禅宫雄帝里,传是报恩开。慧鸟闻钟聚,香霞望树来。塔中观世界,画里识轮回。远别维摩室,尘心未尽灰。

南徐好,浮玉旧花宫。琢破琉璃闲世界,化城楼阁在虚空。香雾锁重重。天共水,高下混相通。云外月轮波底见,倚阑人在一光中。此景与谁同。

善弈从来数弈秋,胜游今作子长游。才多已觉悬河似,诗妙无劳入海求。画月裁云宁底巧,奔泉抉石一何遒。谁知倾盖成胶漆,笑杀如新到白头。

半床秋月一声鸡,万里行人费马蹄。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楼台稍辨乌城外,更漏微闻鹤柱西。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风韶雨润催花候。叹春恨、年年常有。桃蹊杏陌相期久。一为东君试手。匆匆去、那人信否。襟泪渍、粉香依旧。单衣煮酒重来后。好与看承人瘦。

丹叶下西楼,知君万里愁。钟非黔峡寺,帆是敬亭舟。山色和云暮,湖光共月秋。天台多道侣,何惜更南游。

玉仗无踪辇路摧,旧名犹得榜高台。月斜晓树鸣鹎鵊,日暖春芜放雉媒。清洛夜声萦谷转,锦屏晴色照人来。凄凉满眼兴亡恨,谁是芜城作赋才。

三里之城渺大荒,两江横截壮金汤。唐家设险基犹在,圣代增陴虑更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