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法济寺

暮钟晓磬杂啼鸦,尤觉幽栖与市赊。
风力吹回千嶂雨,柳阴遮断一豀花。
苍皮树瘿何妨丑,横水桥虹不厌斜。
夜半春雷乱车轧,不须鸣鼓助惊茶。

作品评述

《游法济寺》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暮钟晓磬杂啼鸦,
黄昏的钟声、清晨的磬声与嘈杂的乌鸦混杂在一起,
这一切使我感到宁静隐逸与喧嚣市井并存。

尤觉幽栖与市赊。
尤为感受到幽静隐逸与喧嚣市井的对比。

风力吹回千嶂雨,
风势将雨水吹回千山万壑之中,
形成千嶂万壑中的雨雾。

柳阴遮断一豀花。
垂柳的阴影遮蔽了一簇盛开的花朵。

苍皮树瘿何妨丑,
虽然苍老的树皮和瘤疤显得不太美观,
但并不妨碍它们的存在。

横水桥虹不厌斜。
横跨水面的桥上的彩虹并不嫌弯曲。

夜半春雷乱车轧,
午夜时分,春雷声与车轮碾压声混杂在一起,
并不需要敲鼓来辅助泡茶时所产生的惊吓。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物和城市生活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市井喧嚣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慨。诗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幽静与喧嚣、美丽与丑陋、曲线与直线等相对的元素进行对比,以突出诗人对于宁静与美好的追求。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喧嚣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八品山蔬尽药萌,何山采得各标名。山翁惊受霜台贶,即命山妻亲自烹。

司马子微坛上头,与君深结白云俦。尚平村落拟连买,王屋山泉为别游。各待陆浑求一尉,共资三径便同休。那知今日蜀门路,带月夜行缘问囚。

客来挥麈对觥船,客去焚香阅简编。车马软红尘里走,不知委巷有壶天。

又闻科诏下诸州,举袂成帷尽俊游。汝去为吾推甲乙,千人谁是钓鳌钓。

徐元直去马超来,顾惜三纲又爱才。道御英雄无不可,豫州翻向益州来。

经旬寒雨正霖霪,才转东风便肯晴。我自西畴心念熟,不须学稼始归耕。

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琅琊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骨气清冷无片尘,即应僧可是前身。诗因缘解堪呈佛,棋与禅通可悟人。扫地就凉松日少,煮茶消困石泉新。不能来住城中寺,去买青山约我邻。

丽景门头初月明,清川灯火两桥横。一舟若许东南去,何啻西风羽翼生。

今年华鬓色,半在故人中。欲写无穷恨,先期一醉同。绿丛犹覆雪,红萼已凋风。莫负归山契,君看陌上蓬。

君不见吴山削成三百尺,上有流泉发苍石。冷卿以之调七弦,龙出太阴风动天。初闻涓涓响林莽,悄若玄宵鬼神语。玲然穿崖达幽谷,竽籁飕飕振乔木。永怀帝子来潇湘,瑶环琼佩千鸣珰。女夷鼓歌交甫舞,月上九疑啼凤凰。还思娲皇补穹碧,排抉银河通积石。咸池泻浪入重溟,玉井冰澌相

碧水照多思,舟中余有春。最怜从岸草,如恋渡江人。烟态变浓树,歌声覆绿絺。浮家达者事,亦未自由身。

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牛羊归径险,鸟雀聚枝深。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东郡雨不歇,西湖水亦高。上人今日去,行李不辞劳。传法灯无尽,悬崖屋更牢。交情如问讯,谓我只嚣嚣。

乘鸾缥缈过三山。游戏下人间。金尊不辞频倒,春色上朱颜。依暖玉,掠风鬟。语关关。惟愁漏短,雨散云飞,骑月空还。

已知秋社近,更绕画梁飞。主意岂不念,天时难独违。双归辽海远,对语夕阳稀。花雨重来日,故巢还是非。

胸次峥嵘落笔端,壁题留与老夫看。枯槎尚倚春风力,苍竹从来自岁寒。

春早梅花正烂开,生平不饮亦衔杯。城南尽日高台上,恰似江南去一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