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使君陈华叟哀诗二首

去岁相过寂寞滨,心如符券迹参辰。
骨香万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复神。
哀仲行诗谁续古,补中丞传岂无人。
短歌虽愧招魂作,或可留传达史臣。

作品评述

《临江使君陈华叟哀诗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去岁相过寂寞滨,心如符券迹参辰。
骨香万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复神。

中文译文:
去年相逢在寂寞的江滨,我的心情如同符篆上的年号。
我的骨骼永葆香醇,即使经历万次死亡也不会腐朽,
我的膝盖屈曲千次,却无法恢复当年的精神状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陈华叟(即陈端节)的哀思。陈华叟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臣,他曾任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守臣。诗的开头提到了“去岁相过寂寞滨”,暗指陈华叟在去年时的孤独和寂寞。接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深沉与忧伤,将自己的心情比作符篆中的年号,抒发出一种时光流转、岁月无情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骨香万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复神”表现了陈华叟的坚韧和不屈。作者说陈华叟的骨骼永葆香醇,说明他的品德高尚;即使经历了无数次死亡,他的精神也不会腐朽。而“膝屈千生不复神”则表达了陈华叟在官场上的屈辱与失意,但他仍然不屈不挠,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哀仲行诗谁续古,补中丞传岂无人。短歌虽愧招魂作,或可留传达史臣”表达了作者对陈华叟的赞美和敬佩。他认为陈华叟是一个有才华的文人,写出了悲凉的诗篇,但是他的事迹和才华是否会被后人继承,却是一个未知的问题。作者希望自己的短歌能够招引英灵的降临,或许能够传承给后来的史臣,继续陈华叟的事业。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陈华叟的敬佩和思念之情,通过描写他的孤独、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示了陈华叟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的风范和品德。诗中蕴含了对过去的哀思,对未来的期望,既表达了作者对陈华叟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思考。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农夫舂旧谷,蚕妾捣新衣。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第五桥东潏水滨,山红漫漫绿纷纷。溪边童子风雩舞,林外先生植杖耘。高论但谈双树法,胜游将步五峰云。东轩夜久清无寐,山雨初后叶上闻。

行年六十六,不去两般事。用诗赠真宰,以酒劝象帝。面未发酡颜,心先动和气。俯仰天地间,自知无所愧。

赤日黄埃,梦不到、清溪翠麓。空健羡、君家别墅,几株幽独。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尤宜竹。想主人、杖履绕千回,山南北。宁委涧,嫌金屋。宁映水,羞银烛。叹出群风韵,背时装束,竞爱东邻姬傅粉,谁怜空谷人如玉。笑林逋、何逊漫为诗,无人读。

狂风拔倒树,树倒根已露。上有数枝藤,青青犹未悟。

人事有酬酢,山居方寂寥。三时缠宿疾,十月见生朝。瘦骨添绵护,枯肠怯酒浇。为予歌一曲,亦足慰无聊。

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骅骝服箱骖盗骊,巡城三匝漫不知。帐中昼梦日绕壁,惊起知是黄须儿。马鞭七宝留道左,猛士徘徊不能过。遗矢如冰去已遥,明日神兵下赤霄。荒城至今人不住,孤兔惊走风萧萧。

河上微风来,关头树初湿。今朝关城吏,又见孤客入。上国谁与期,西来徒自急。

袖有新成诗,欲见张韩老。青竹未生翼,一步万里道。仰望青冥天,云雪压我脑。失却终南山,惆怅满怀抱。安得西北风,身愿变蓬草。地只闻此语,突出惊我倒。

磔牛门外色初分,共喜钗头彩胜新。花萼怯寒犹积雪,鸟声催报已知春。

轻衣稳马槐阴路,渐近东来渐少尘。耳闹久憎闻俗事,眼明初喜见闲人。昔曾对作承华相,今复连为博望宾。始信淡交宜久远,与君转老转相亲。

江南三月。犹有枝头千点雪。邀上芳尊。却占东君一半春。尊前眼底。南国风光都在此。移过江来。从此江南不复开。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斋宫岑寂偶偷闲,犹觉闲中兴未阑。美酒清香销昼景,冷风残雪作春寒。丹心未死惟忧国,白发盈簪盍挂冠。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

返照斜明双塔,乱山回远孤城。年来风物似升平。人说三王善政。世事正宜静待,田园好去躬耕。云闲归鸟有遗声。唤起投林高兴。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俊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早饮世德如龙虎,晚挹英标亦凤麟。重濬陂塘今长古,不私风月肯分人。衮衣国既归真宰,珠履君应作上宾。洛社诸贤问村叟,暮年已饰太丘巾。

天下何人不爱官,弃官出世古今难。向来一觉钧天梦,便作林居野处看。

漠漠新茸上渚蒲,日痕波态共涵虚。无人解作江南曲,荷底田田自戏鱼。

标格因诗总不群,眼前余子漫纷纷。江头社里新知已,文字行间旧识君。心事正须豪杰道,吟声莫遣鬼神闻。岁寒消得梅花伴,肯共扁舟载白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