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虞沧江提刑三首

自得沧江胜,归来伴鹤龟。
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
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
诸生毋试袂,公训有余师。

作品评述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虞沧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情景和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词中没有提供具体的原文内容,但可以根据描述推测出以下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第一句“自得沧江胜”表达了作者对沧江的喜爱与欣赏。沧江作为一条壮丽的江河,给作者带来了许多愉悦和满足。

第二句“归来伴鹤龟”传达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态。鹤和龟在中国文化中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暗示着作者已经进入了晚年阶段,享受着宁静和长寿。

第三句“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表明作者晚年对于周围的一切更加宽容和容易满足。在闲暇的日子里,作者喜欢与人讨论诗词,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第四句“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可能暗示着作者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更生佛”可能指的是一种追求永生和超越凡俗的信仰或理念。作者在此表达出对于内心问题的探索,认为这并不是二童子(医生)可以解答的。

最后两句“诸生毋试袂,公训有余师”显示出作者在晚年仍然对于教育有所关注。他与学生们一起分享知识,也从学生们那里得到了启发。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传承和教育的重视。

总的来说,《挽虞沧江提刑三首》描绘了李曾伯晚年时对自然、诗歌和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他通过欣赏自然景色、与鹤龟为伴、讨论诗词和思考人生的问题,展现了他晚年的宁静与满足。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和传承的关注,以及他对于艺术和哲学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明月峰头石,曾闻学月明。别舒长夜彩,高照一村耕。颇乱无私理,徒惊鄙俗情。传云遭凿后,顽白在峥嵘。

宣召班排过隔廊,耸闻神器授储皇。只将揖逊为家法,我宋真宜万代昌。

□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月。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天下才无几,夫君独患多。高文粲列宿,英辩泻长河。荣宦成朝梦,浮生度尺波。旧僚空执酒,相与泪滂沱。

逢人乞药栽,郁郁遂满园,玉芝来天姥。黄精出云门。丹茁雨後吐,绿叶风中翻。活人吾岂能,要有此意存。

何人笔端有许力,卷来一片潇湘碧。摩挲老眼看不真,怪见层波涌虚壁。天庆观中双黑龙,物色虽殊妙处同。能将此水畜彼龙,方知画手有神通。龙兮水兮终会遇,天下苍生待霖雨。

一洞沾秦俗,疑非太古民。尽将源里事,报与世间人。

鹅肫荡口好荼綍,朗秀娇人醉玉姿。却似鉴湖秋月白,纱浣石上见西施。

形骸鹤瘦复松枯,况是新霜满鬓须。醉似在家狂道士,愚于识字老耕夫。敢言万里封侯事,但问纵文入口无?许我年如伏生比,逢时犹解诵唐虞。

甫里薄田汾曲庐,儿曹堪垦亦堪居。惟应水竹并风月,尚属先生未属渠。

定林自有主,我为林下客。客主各有心,还能共岑寂。

飞廉驱铁骑,万雨飞落地。烟淡松自苍,风起竹似醉。倚窗横膝琴,政有作诗意。白鸟忽飞来,点破一山翠。

自古诗人高远处,看君涉步迈前峰。谩呼贾岛为同社,莫遣陶潜是别宗。

名画不复生,古魂埋地底。技能无所发,骋巧崭岩里。纤纤扫苍林,坡岸分迤逦。近可笔发窥,远若风霾起。遂令众画师,一点不可毁。我今会石家,饮酒酒复美。虽不见绿珠,见此差可喜。愁逢暴谑人,渍墨书不已。

丝丝杨柳拂烟轻,总为愁人送别情。惟有流波似离恨,共将明月伴君行。

迥陂积水长蒲蒋,散步郊原借夕凉。尘袖风巾嗟久旅,稻畦柘迳似吾乡。蛙声月色当空旷,爨火人家在莽苍。望合碧云人未至,滞留愧客问行藏。

东篱相伴殿西风,我识花神品藻公。秋老别无第三品,傲霜黄处拒霜红。

大一无外,小一无内。一兮一兮,靡所不在。心地净亡尘,肉山闲弗碍。道环中,绝端倪。空印里,何文彩。风凄凄兮秋落远山,波烂烂兮月浮沧海。

阳丘其高,神祗闰位。既奠劂玉,既奉劂醒。亦有嘉德,克相瑟祀。旨酒载爵,以成熙事。

且将一笑悦丰年,渐老那能日日眠。引客特来山地上,坐看秋水落红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