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三叠泉操》
拼音和注音
xuán wèi tiān zhī yī xī , qí shēng quán yě , zài yú léi yù dòng ér wèi dòng zhī xi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在于:(动)①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成功~坚持。②决定于:一年之计~春。
之一:常用于说明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我观泉兮,下不在渊,上不在天,中不在五老之峰兮大月之山。
然则泉安在兮,盖在乎吾心之玄。
玄为天之一兮,其生泉也,在于雷欲动而未动之先。
为天之命兮所以开乾。
人知其出于山下兮,不知其以吾心为源。
夫以吾心为源,则无往而不在者斯泉。
安必其下在渊而上在天,中在五老之峰兮大月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