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淡妆素服更纤浓。
清致不须红。
伫目画桥东。
一扫尽、人间冶容。
麻姑何在,嫦娥昨夜,飞出广寒宫。
天亦为诗翁。
把好景、都移此中。

作品评述

《太常引·淡妆素服更纤浓》是元代许桢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淡妆素服更纤浓。
清致不须红。
伫目画桥东。
一扫尽、人间冶容。
麻姑何在,嫦娥昨夜,飞出广寒宫。
天亦为诗翁。
把好景、都移此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素雅宁静、清丽脱俗的画面。妇女淡妆素服,更显得娇美而浓郁。她们不需要浓妆艳抹,清秀的容颜已经足够迷人。诗人凝视着东边的画桥,那里的人们都摒弃了俗世的妆饰,展现出真实的容貌。他们舍弃了纷繁复杂的装扮,使得这个世界变得纯净和宁静。诗中提到了麻姑和嫦娥,暗示了与传说中的仙女相比,现实中的美丽更加真实和令人动情。最后,诗人称天也是一位诗人,将美好的景色都搬迁到了这个诗句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雅淡然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淡妆素服的形容,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繁琐装饰的抛弃。他将目光聚焦在画桥东边的人们身上,这些人们摒弃了世俗的妆饰,展示出真实的容貌。在诗的结尾,诗人以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渴望,将美景都移入了这首诗中,展示了诗人对纯净和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抒情手法,展现了元代文人对清雅自然之美的追求。它表达了一种对外在装饰和繁华世界的抛弃,以及对真实美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淡妆素服和清秀容颜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传递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美的情感。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以及清新淡雅的画面,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清静的感受。

诗词推荐

长洲茂苑朝夕池,映日含风结细漪。坐当伏槛红莲披,雕轩洞户青蘋吹。轻幌芳烟郁金馥,绮檐花簟桃李枝。苕苕翡翠但相逐,桂树鸳鸯恒并宿。

太常

用武不虞,谁能去兵。师出以律,动必有名。折彼遐术,布昭圣武。和众安民,时惟多助。

太常

发冢诗书谩一官,旧游重到鬓毛斑。尘埃可是山灵意,不待文移始厚颜。

太常

仙骨珊珊瘦怯风,褵褷晴晒石桥东。丹砂灵圃何缘觅,华表荒城半已空。羽化定教随子晋,舞衣久不悦羊公。听他盍旦鸣相乐,自此朝阳凤在桐。

太常

日射新苔铸绿钱,山耸花屏草刺毡。剩把苔钱买风月,山屏低拥草毡眠。

太常

只道无前辈,于今识后凋。形容犹矍铄,鬓发自飘萧。早日破万卷,暮龄甘一瓢。纷纷盈郑卫,洗耳骤闻韶。

太常

一忝中山守,仍班第四春。老应无所事,少尚不如人。适野愚谋短,将芜旧产贫。须惭丈二组,羁束最慵身。

太常

良辰佳景列华筵。笙歌奏筦弦。位居荣显子孙贤。功名事双全。庆祝寿,拜尊前。重重福禄坚。愿如彭祖寿齐年。金杯劝寿仙。

太常

送客门初掩,收书室更虚。新篁高过瓦,凉月下临除。妇病才扶杖,儿馋或馈鱼。今朝吾已过,莫问夜何如。

太常

蜡炬短烧红。

太常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太常

天竺前头灵隐东,山川奇崛自玄工。旧时可是不曾看,今度重来看不同。

太常

从来难辨是几微,谈者虽多觉者希。小隙便须防蚁穴,大寒何必泣牛衣。无旁掣肘方成事,不早抽头即过机。莫道不才明主弃,也曾撄颔触天威。

太常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

太常

月暗风林静,斗垂霜夜清。疏灯隔树小,暗水历船鸣。学字声形苦,紬书卜祝轻。此身南北惯,随处有平生。

太常

庭行看萌芽,檐立听呼应。在物且云然,于我可不竞。青衫恋五斗,白发间三径。是岂人之为,绝知吾有命。

太常

奉溪半日到杭城,溪外青山喜送迎。结尾临溪差易事,买山无计若为情。

太常

天下兵常斗,山中客未归。塞鸿南度早,星使北来希草草年光度,悠悠世态非。自悲同社燕,几处傍人飞。

太常

北去通州号畏途,固应孝子为回车。海陵若也容羁客,賸买菰蒲且寄居。

太常

为郎不入朝,自是赴嘉招。豸角初离首,金章已在腰。剑横阴绿野,栈响近丹霄。迎驿应相续,悬愁去路遥。

太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