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校书赴东川幕

泥坂望青城,浮云与栈平。
字形知国号,眉势识山名。
编简尘封阁,戈鋋雪照营。
男儿须聘用,莫信笔堪耕。

作品评述

《送李校书赴东川幕》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泥坂望青城,
浮云与栈平。
字形知国号,
眉势识山名。
编简尘封阁,
戈鋋雪照营。
男儿须聘用,
莫信笔堪耕。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李校书前往东川幕(军事地区)的情景。诗人站在泥坂上,遥望着远处的青城,看到浮云与山峰的高度差不多。他通过字形来认识国家的名称,通过眉宇间的神情来识别山峰的名称。他看到编纂的文件被尘封在阁楼中,军士们手持戈矛在雪中行军。诗人呼吁年轻的男子应该担任重要的职务,而不是只依靠写字耕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军事环境,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呼吁。诗中的泥坂、青城、浮云和栈道等景物,以及字形、眉势、编简和戈鋋等形象,展示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和人物行为,呼吁年轻人应该以实际行动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不仅仅局限于书写和农耕。这种呼吁体现了唐代士人的责任感和对时代发展的关注。

整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清晰,通过描写细节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思考深度。它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又蕴含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这首诗词在揭示当时社会氛围的同时,也对读者提出了反思和思考。

作者介绍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人。大历初,数举进士不第。元载取其文以进,补阌乡尉,累迁监察御史,辄称疾去。坐与王缙善,久不调。建中初,为昭应令。浑瑊镇河中,辟元帅判官,累迁检校户部郎中。贞元中,舅韦渠牟表其才,驿召之,会卒。集十卷,今编诗五卷。

诗词推荐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大字书便老眼,小弦声恼闲情。养得人来疏懒,枉教天与聪明。

自是群公气未平,黠羌何虑不休兵。欲成江左收贤俊,叹息无人致二生。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匡庐云雾绕天空,名茶育出此山中。陆羽未尝真风味,红袍原在月轮峰。

漆黑眸子,栀黄面皮。智静霁月相照,身閒野云不羁。该抹把手陈尊宿,细腻点头王老师。针兮线兮明联暗缀,音兮律兮自拍独吹。你道是谁,芙蓉之孙兮丹出之儿。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出门鸡一鸣,仆马蹋晓冻。岂知牧牛儿,正作维鱼梦。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梁王吹台侧,五月多荷花。荷开对翘鹭,吴客还思家。家在水中城,四面如铺霞。焉能长相守,千里独起嗟。补官东海上,物景莫言赊。

晓雾冥濛水拍堤,稜嶒乱石与云齐。扁舟不用兼程去,到得稽城日已西。

赠君以丹棘忘忧之草,青裳合懽之花,马脑游仙之梦枕,龙综辟寒之宝砂。天河未翻月未落,夜长如年引春酌。古人安在空城郭,今夕不饮何时乐。

遨游海上冀逢人,宴坐山中长闭门。去住只今谁定是,相逢一笑各无言。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玉琯凉初应,金壶夜渐阑。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爽气长空净,高吟觉思宽。

尝闻陶隐居,经行到兹地。君王屡飞诏,高尚心愈厉。一幅画双牛,谁人知此意。

烟断伽蓝欲报昏,竹梢风雨乱纷纷。悬知借枕山腰舍,魂梦已随超化云。

婿贫如珠玉,婿富如埃尘。贫时不忘旧,富贵多宠新。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妾有绣衣裳,葳蕤金缕光。念君贫且贱,易此从远方。远方三千里,发去悔不已。日暮情更来,空望去时水。孟夏麦始秀,江上多南风。商贾归欲尽,君今尚巴东。巴东有巫山,窈窕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