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

孤儿去慈亲,远客丧主人。
莫吟苦辛曲,此曲谁忍闻。
可闻不可说,去去无期别。
行人念前程,不待参辰没。
朝亦常苦饥,暮亦常苦饥。
飘飘万馀里,贫贱多是非。
少年莫远游,远游多不归。

作品评述

悲哉行

孤儿去慈亲,
远客丧主人。
莫吟苦辛曲,
此曲谁忍闻。

可闻不可说,
去去无期别。
行人念前程,
不待参辰没。

朝亦常苦饥,
暮亦常苦饥。
飘飘万余里,
贫贱多是非。

少年莫远游,
远游多不归。

中文译文:

悲哉行

孤儿离开慈亲,
远客失去家主。
不要唱出苦辛的曲调,
谁愿意听这曲子?

虽然可以听,却不能说,
离去就是永别。
行人思念前程,
不等待星辰落下。

早上也常常饥饿,
晚上也常常饥饿。
飘荡万余里,
贫穷多有是非。

年少者不要远游,
远游往往无归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苦难与别离的悲凉之情。诗中以孤儿离开慈亲、远客失去家主,表达了他们的孤独和无依无靠之感。诗人呼吁不要唱出苦辛曲调,因为这曲子谁愿意听呢?曲中的苦痛,只可闻不可言。他们的离去是永远的别离,离去后便再也见不到彼此,这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行人思念前程,不等待星辰落下,表明年轻人不该追求远行,而是应该尽快考虑自己的未来,不要等待时机的消逝。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穷困的现状,常常饥饿,仿佛在飘浮万里之中,贫穷和是非接踵而至。所以年少者也不应该远游,因为往往远游没有回归的机会。整首诗不禁令人感叹,也提醒人们应该珍惜现有的幸福和机会。

作者介绍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孟云卿的介绍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朝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

  他与杜甫友谊笃厚。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766年(大庆元年),孟云卿远往南海,元结作诗赠别,题为《送孟校书往南海》。

孟云卿的轶事

  孟元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唐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功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都,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760年(唐乾元三年),他所编诗集《箧中集》里,选入当时7位诗人的诗共24首,其中孟云卿诗5首。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766年(唐朝大历元年),孟云卿远往南海,元结作诗赠别,题为《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中元结自称:“平昌孟云卿与元次山同州里,以词学相友,几二十年…… 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词赋,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岁,云卿声名满天下。

  孟云卿是元结所编《箧中集》中七诗人之一。他和其余六人一样,长于五古,气格高古,力追汉魏,屏绝藻彩,一归淳朴。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五说:“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认为孟云卿诗,源自相传的“苏李诗”。高仲武以为“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陈子昂)”(《中兴间气集》),则说明孟诗在当朝的师承。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可说明孟诗的高古风格在唐中期确能别树一帜。他的诗歌题材较窄,多慨伤道德风气衰落,但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伤时二首》之一)这样的诗句,则为人们所称道。在艺术上,清代吴乔《围炉诗话》说,孟云卿诗有“直率之病”,是符合实际的。

  《全唐诗》编孟云卿诗1卷,计17首,外零句4句。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孟云卿的评价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780年(乾元三年),他所编选诗集《箧中集》里,选入当代七位诗人的诗共24首,其中孟云卿诗5首。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以词相友,几二十年。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诗赋,次山不如云岁,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岁,孟云卿声名满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高度评价孟云卿的品德与才学,热情赞扬彼此兄弟般的真诚友谊。

诗词推荐

年过八十更精神,佚我房中自在身。检点欺心无一发,薰涵和气似三春。莫疑见识惊流俗,自是渊源到古人。前辈凋零公又往,哀哀令我涕沾巾。

寄语

黼黻其文,金玉其相。永寿于万,合德无疆。福绪祥源,厥后克昌。天维格斯,祚我圣皇。

寄语

盍簪相与记春芳,落去争如桂影香。故觅层台延旷望,可无尊酒泛寒光。交挥玉尘倾怀尽,半仄冰轮耿夜长。坐到银河分晓色,彤霞金晕更苍凉。

寄语

青鬓仙人列九卿,锦觞邀客对春城。筵前香篆将花气,院外松风杂鸟声。山带钟陵苍霭合,池分玄武绿波平。追欢近夜飘疏雨,归路垂鞭信马行。

寄语

旧家门巷绿岧嶢,尚忆狨鞯马意骄。金凿落沮未雀浦,玉丁东上紫宸朝。燕随往事秋萧瑟,雁带夕阳江泬寥。九日黄华晴亦好,底须风雨又潇潇。

寄语

休恁苦争*。人生得几何。奈百年、有似南柯。富贵功名俱遂意,难免死生磨。也*。随分养天和。阳生满鼎多。内烹煎、凝结灵波。炼就金丹光透体,混一气,贯娑婆。也*。

寄语

一庵小憩俗间劳,月牖风轩俯鸟巢。我亦青衫倦游者,羡君先办盖头茅。

寄语

精神若还天,肉骨又还上。上下都还了,此身元是主。惟有一点云,不散还不聚。从然却还来,未脱寻常母。若更善修日,西方是吾祖。

寄语

成败功名付偶然,男儿要是死生间。故应城破知肝胆,飞矢何劳记贺兰。

寄语

露满枯肠蜕顿轻,山林那有不平鸣。薰弦寂寞无人续,故揖清风作颂声。

寄语

游子惊车破,农人念稼伤。

寄语

勿行功。免劳神。清静无为认本真。和光不染尘。外其身。自然人。闲向天边玩日轮。云游玉洞春。

寄语

清溪水色胜于蓝,祖石移舟下镜潭。妙绝画屏并碧玉,谪仙不见与谁谈。

寄语

政馀飞棹入烟村,数里菰蒲接寺门。惟爱弁峰供醉眼,役人诗思到黄昏。

寄语

松谷门无锁,迂斋席有尘。山林从寡伴,台阁政须人。才识思难弟,仪型想伯仁。诸公皆衮衮,老子自踆踆。

寄语

铜龙晓辟问安回,金辂春游博望开。渭北晴光摇草树,终南佳气入楼台。招贤已得商山老,托乘还征邺下才。臣在东周独留滞,忻逢睿藻日边来。

寄语

共僧分晚供,呼渡立桥东。雁背西风紧,渔梁落照红。云添疏树影,叶补败船蓬。旧日津亭酒,黄垆蔓草中。

寄语

天意然乎否。待相携、风烟五亩,招邀迂叟。屋上青山花木野,尽可两朋三友。笑老子、只堪棋酒。似恁疏顽何为者,向人前、不解高叉手。宁学圃,种菘韭。春猿秋鹤皆依旧。怪吾今,鬓已成丝,胆还如斗。谁与庐山麾之去,尔辈何留之有。黯离绪、暮江搔首。非我督邮犹束带,这一归、

寄语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阳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寄语

红紫春来独擅场,销魂人抱送春觞。少嫌宴度声歌短,晚觉书林气味长。列座燕毛成二老,一番花事付诸郎。吾侪到此无他好,莫厌赓酬费锦肠。

寄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