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居劝农三首

妙胜庭前折小梅,净居门外蹑枯苔。
日烦禅老羞茶供,亲与田翁把酒杯。

作品评述

《净居劝农三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净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劝导农民勤劳耕种的心声。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净居庭前摘下小梅,
门外踏着枯萎的苔。
白天烦忧禅师羞饮茶,
亲爱的田翁共举杯。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净居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诗人折下小梅,意味着他身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而踏着枯萎的苔则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消逝。禅师白天的烦忧使他不愿意喝茶,这里可以理解为禅师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而田翁则表示了亲密友人的关系,二人共举杯,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词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推崇。净居代表了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小梅的摘取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欣赏。踏着枯苔,折梅而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禅师羞于享受物质世界,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而与田翁共举杯,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这首诗词饱含着田园诗的特点,表达了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净居、小梅、枯苔、禅师和田翁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象中,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对禅师与田翁的对比,也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和对真正的快乐的追求。

总之,陈造的《净居劝农三首》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反思人生,以及对禅师和田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御池风暖水如鳞,争看兰舟竞渡人。应是君王好忠直,至今犹为吊孤臣。

江头风雨多,蘼芜湿春香。皎皎千里心,闺中春梦长。晓城鼓声发,寄书问河阳。君行紫骝老,君母白发黄。

男儿勋业古来难。叹人世,几千般。一梦觉邯郸。好看得、浮生等闲。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风味似陈抟。休错比、当年谢安。

蒲团一味与僧分,不是银鱼亦可焚。但以身心同外物,莫将柴栅缚浮云。心因有住翻成碍,事若无机即不纷。此语烦师为转语,是无上语是声闻。

终南少室苦跻攀,已入先生一笑间。不学刘安便仙去,屋边尽自有佳山。

山花有空相,江月多清晖。野意写不尽,微吟浩忘归。

用军何事敢迁延,恩重才轻分使然。黜诏已闻来阙下,檄书犹未遍军前。腰间尽解苏秦印,波上虚迎范蠡船。正会星辰扶北极,却驱戈甲镇南燕。三尘上相逢明主,九合诸侯愧昔贤。看却中兴扶大业,杀身无路好归田。

桃花远近火成堆,谁遣黄昏动地来。与使便成零落去,何如前日未吹开。

赫蹄之纸,幅不盈咫。字杂众体,诗具二美。不轶不毁,相维天只。意质功伟,有志视此。

相送烟汀畔,酒阑登小舟。离京梅雨歇,到邑早蝉秋。俗必期康济,诗谁互唱酬。晚凉诸吏散,海月入虚楼。

先生忘富贵,久客幸平安。发已千茎白,心犹一寸丹。衣冠前进士,家世旧郎官。醉入乌程里,吟登李杜坛。

幽居不可寻,高卧白云深。举眼皆贪者,何人有止心。三衣了冬夏,一钵饱山林。此外无他事,听松生绿阴。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

如是国清寺,宜乎天下闻。水声常夜雨,山气即朝云。今古三贤隐,仙凡两路分。唐人书画在,明日更殷勤。

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宋家宫阙已萧萧,满目残阳照野蒿。独有两峰青不了,至今南北插云高。

放翁久矣无此客,闯户儿童皆动色。寒泉不食人喝死,素绠银瓶我心恻。千金易得一士难,晚途淹泊眼愈寒。岂知一旦乃见子,杰语豪笔无僧酸。门前清溪天作底,细细风吹縠纹起。倚栏一笑谁得知,爱子数诗如此水。江湖安得常相从,浩歌相踏卧短篷。功名渠自有人了,留我镜中双颊红。

希代明王。应期圣主。裁成品物。奄有区宇。篇籍芬场。尉书照府。笼猌七十。驱驭三五。

相唐德丛复兴隆,仁义条陈百奏中。正欲谏君今别驾,延龄更不念孤忠。

四壁青山翠打围,诗人坐久澹忘归。桥边荷芰欹头立,水底蜻蜓仰面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