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四韵奉寄

白首过遗庙,朱轮入故城。
已惭联左揆,犹喜抗前旌。
曳履忘年旧,弹冠久要情。
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繻生。

作品评述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四韵奉寄

白首过遗庙,朱轮入故城。
已惭联左揆,犹喜抗前旌。
曳履忘年旧,弹冠久要情。
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繻生。

译文:
白了白发重游列子庙,红轮车驶入故城。
已经惭愧与左揆合作的年华,仍然高兴在前面展示旌旗。
拖着步履遗忘往日的辉煌,戴着冠冕怀念久远的情谊。
再次看到题字的地方,怎能不羡慕舍去红纱的生活。

诗意:
本诗为唐代宰相李德裕所作,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以老年人的视角,回到列子庙,追忆曾经服侍过的王公和担任官职的经历,感慨自己已经老去,但心中仍怀念曾经的光辉岁月。他描绘自己步履蹒跚,头顶长着苍白的头发,重返庙宇和故城,回忆往昔的时光,感叹自己的往事已被淡忘,但对于仕途和荣华的追求仍然保持热情。最后,他看到自己曾经题字的地方,感叹如今已不再追求红纱的人生。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李德裕对自己老去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写重游庙宇和故城的情景,他展现了年迈的自己在时光洪流中的追溯和感伤。他表达了对曾经的荣华和地位的怀念,但也意识到此时已不再追求这些虚名的东西。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通过描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他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的生平

  李德裕(787—850年1月26日),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诗人;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李德裕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牛李党争最早可上溯唐宪宗时文饶父吉甫与牛等的矛盾,纵观史实,文饶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武宗即位,信用文饶,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破回纥,威震土蕃、南诏;唐室几竟中兴,宣宗即位,嫉文饶威名,初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十二月十日(850年1月26日)卒于贬所,终年63岁;李德裕逝后10年被追封为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公元849年,李德裕病逝在崖州。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近代梁启超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然而,与上述五个人比起来,李德裕的名字毕竟不响,之所以不响,是不是因为在“会昌中兴”和“牛李党争”的问题上,他太平均用力了呢?

  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中国象棋发明者。

诗词推荐

平生心地夷坦,一旦足跟崄巇。不是篮舆安稳,只应神物护持。

莺飞翠柳摇,鱼跃浮萍破。班班红杏子,交榴火。池台昼永,缭绕花阴里。山色遥供座。枕簟清凉,北窗时唤高卧。翻思少年,走马铜驼左。归来敲镫月,留关锁。年华老矣,事逐浮云过。今吾非故我。那日尊前,只今问有谁呵。

一夏九十日,看看又将半。面门无位人,急著眼睛看。冷地蓦相逢,脚跟红线断。掌内握乾坤,翻身游碧汉。堪笑当年老瑞岩,惺惺石上重呼唤。

谢却梅花吟课少,苦无心事恼陶泓。得君近日诗编读,增我晴窗眼力明。爽似暑风秋九夏,清逾夜月书三更。后山衣钵尘埃久,赖有双英主夏盟。

诗亡向千载,礼义谁维持。唐人得名者,沈宋称绮词。卓哉先生才,邈视数子皋。抗怀信高洁,出事皆清奇。不矜险绝句,意远窥无涯。春归鉴湖绿,水落严子矶。往来寄渔钓,遁世心独知。松月绕云山,尽入骚人思。白雪雅调高,俗耳听不宜。群儿谩嘲毁,百岁名愈驰。裔孙有清风,宛若

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山人睡觉无人见,只有飞蚊绕鬓鸣。

六月朔旦味攀天,我梦蝴蝶悄翻翻。一声惊览不可执,铿然有物随我前。阴风萧萧榻震动,褰崔一咤声寂然。向空抹漆无所视,堂上呼灯人自眠。一生学道心勿动,养气未取决先贤。元忠昔日鬼移休,厅然之下凡三迁。稚圭卧内见首视。金带忽置城头边。二公名德余不及,鬼嵌揶揄空自娄。

蒙蒙烟雨湿閒愁,往燕来鸿共远游。引满白醪欣再熟,尽开黄菊耐深秋。眼前节物重凭槛,醉里商歌缓击瓯。苦爱佳名叹尘爵,渊明高兴转悠悠。

投老不堪别,莫云师友情。当时建阳聚,何日上饶行。旧事消除尽,新愁积渐生。酒杯无浪与,醉醒是秋声。

玉润在中洲,光临碕岸幽。氤氲冥瑞影,演漾度方流。乍似轻涟合,还疑骇浪收。夤缘知有异,洞彻信无俦。比德称殊赏,含辉处至柔。沉沦如见念,况乃属时休。

西来赴调合关繻,黄绶风尘厌九衢。祖席且同开口笑,公庭未免折腰趋。长安车马偏欺客,鲁国衣冠肯戏儒。共忆故园归计晚,旧游烟树隔重湖。

横枝十月要清诗,南国今年尔许迟。梦绕故山千叠叠,眼看新萼一枝枝。欲知影瘦香微处,未称天寒日暮时。却忆玉溪当日树,浅霜深雪总相宜。

共抱王猷兴,相将访剡溪。五更千里雪,残月满城鸡。戴笠人堪画,移庖酒自携。主人闻客至,应扫竹间泥。

长沙事可悲,普掾罪谁知。千载人空尽,一家冤不移。吟寒应齿落,才峭自名垂。地远山重叠,难传相忆词。

帘栊雨过不胜清,秋气依依似有情。高栋尚余双燕宿,短莎先放百虫鸣。挑灯剩欲开书秩,擘蟹时须近酒觵。却媿邻家常作苦,探租黄犊待寒耕。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智力苦不足,黎甿殊未安。忽从新命去,复隔旧僚欢。晓路整车马,离亭会衣冠。冰坚细流咽,烧尽乱峰寒。耆老相饯送,儿童亦悲酸。桐乡寄生怨,欲话此情难。

世上许刘桢,洋洋风雅声。客来空改岁,归去未成名。远近天初暮,关河雪半晴。空怀谏书在,回首恋承明。

知时避就物之难,千里萧萧振羽翰。水国稻收朝食乏,海天霜重夜飞寒。烟云秋去南山暖,风日春归朔野宽。九万腾凌那可测,弋人矰缴漫多端。

囊封朝上暮身挤,谗口何如万目齐。昔谓椒兰诚择地,今知萧艾适同畦。波涛不动中流砥,风雨难瘖晦且鸡。自着渔蓑厌趋谒,晨钟欣出郭门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