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梁总挽郑舜举侍郎四首

九重虚己竚论思,千载风云彼一时。
贝锦谁为当日事,解招空赋昔人诗。

作品评述

《代梁总挽郑舜举侍郎四首》是宋代刘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九重宫阙虚己的景象,表达了千年风云变幻,但其中一刹那的辉煌。这是一首赋予历史人物的纪念诗,通过描写梁总挽郑舜举侍郎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壮丽事迹。

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九重宫阙虚己的场景,表达了思辨和议论的氛围。它提醒人们,历史上的一瞬间辉煌,即使在时间的长河中也能有永恒的价值。贝锦是指当年的事物,通过谁将这些事物传承下来的方式,诗人暗示着历史的承载者。

这首诗词的诗意在于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唤醒读者对历史的关注和敬意。它提醒人们珍惜过去的辉煌,尊重历史传承,并通过对昔人诗歌的赋予,将历史的价值传承下去。

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作者通过简洁而深入的描写,将历史人物的事迹和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融入诗中。诗词的韵律流畅,语言简练,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修养。

这首诗词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现实中要虚心思辨,及时归纳总结,传承和发扬历史的精神。同时,它也呼唤读者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对历史事物的尊重,以及对于昔人智慧的赞美与传承。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纪念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壮丽事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敬意和思考。它唤起读者对历史的关注与反思,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对诗歌艺术的驾驭。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瘦马长途懒着鞭,客怀牢落五更天。几时不属鸡声管,睡彻东窗日影偏。

严冬今日更天风,我与梅花瘦骨同。我纵寒生犹附火,尔能孤立乱山中。

饱学兼内外,超然悟空无。是身任东西,乾坤一蘧庐。目前谩纷纭,一致总万殊。良欲行世间,不效山泽癯。

不恨绿阴桃李过,酴醿正向人开。一尊清夜月徘徊。花如人意好,月为此花来。未信人间香有许,却疑同住瑶台。纷纷残雪堕深杯。直教攀折尽,犹胜酒醒回。

卓彼嘉坛,奠玉方泽。百辟祗箫,八音纯绎。祀呈承明,柔祗感格。

诗囊挂在船篷上,吟过江枫落叶中。为恐吴笺题不尽,秋风先燥数堆红。

岸上马蹄响,县中更鼓清。篷背雨亦止,意当明旦晴。梦记所泊处,乔木枯峥嵘。天色果开否,浩浩惟风声。篙师夜先起,船尾灯火明。苦寒未可发,妇为治餐烹。咀嚼似有味,宿昔余蔬羹。人世如此耳,役役一饭营。负贩规货利,干禄求荣名。斯人以家浮,止尔了一生。大者据疆土,以国

老铁仙人海上来,海云长日护楼台。玉箫彩凤时时下,黄鹤珠帘面面开。不逐蟾娥归月府,却从花使过蓬莱。晚棹不迷重去路,一湾流水即天台。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恶声恶色横相干,觌面须臾万箭攒;有客痴聋都不动,方知我被见闻漫。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十载京华少得閒,兹游浑似梦中山。僧行古道元无径,云掩重扉更不关。夜语浓时花簇簇,禅机漏处月湾湾。东坡妙喜无人识,往往神游在世间。

继室侯家古有闻,荧粕还得配枢臣。香严童子先成佛,琐骨仙人后化身。共喜伯仁今有母,何妨小德外无亲。向来已悟空乘法,全作西方会上人。

三月江南花满枝,风轻帘幕燕争飞。游人休惜夜秉烛,杨柳阴浓春欲归。

随轩好雨决渠深,生意挽回天地心。不是一麾贤出守,何缘三日往为霖。勤农袯襫田头影,幽鸟间关花底吟,紫陌桑麻连菽粟,从教鼓腹曳裾衿。

玉梅花底旧青灯。照我鬓星星。寒透远山屏。无梦到、春垆酒瓶。江空岁晏,路迷人远,消得几沉凝。一夜玉壶冰。又恼得、文园病成。

稼桃复稼李,照影落春水。渡头看青杨,翦剪从风起。裁书写连环,殷勤问行李。一笼幺凤翼,一系青鸾尾。江南三月天,群英烂如绮。开到芜菁花,春事良未已。何当缓缓归,荡漾绿波裹。

试上层楼高处望,十洲三岛似蓬莱。

章台[1]柳,章台柳,往日依依[2]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