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最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静遶饒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作品评述

《六丑 蔷薇谢后作》作品评述:此词咏写对蔷薇的怜惜并表现伤春之情,寄寓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蓼园词选》评价此词谓:“自叹年老远宦 ,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生工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 。”这一评论,对于理解、欣赏此词是大有裨益的。起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是伤别;“愿春暂留 ,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是伤春。元陆辅之《词旨》说 :“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借出场。”这首词的“出场 ”即如所证,开头起得突兀 ,又笼罩全篇,读后使人产生一种十分凄切、紧迫的感觉 。“愿春暂留 ”三句紧承慨叹春光将尽,客里光阴虚费而来,从感情上再加强一层。周济评这三句 :“十三字千回百折 ,千锤百炼 ”,的确如此。这三句一波三过折,一句一转:不是愿春久留,而只是愿春暂留,一转;春不但不能暂留,而去如飞鸟之疾,二转;不但去得疾,而且影迹全无,三转。这在感情上一层进一层、一层紧一层地反映出词人对将去之春的痛惜留恋之情,所以说是“千回百折”。同样,词人要写的内容很丰富,原要用许多话才能表达,但经过锤炼,删成少量的字句 ,却“字少而意多”,同样能把丰富的诗意表达出来。愿花长好,月长圆,春长在,这是词人过去的少不更事的天真的想法,而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花开必谢,春来必去,要她长在是空想,要她久留也不可能。现在经过长期的、惨痛的经验,自动把愿望降低了,故云即使是“暂留”一下也好吧!但是,不但愿春暂留片刻而不可得,而且她转瞬即逝,杳如黄鹤。这在多愁善感的词人是何其伤心难过之事。如此曲折委婉的意思用十三个字就表达清楚了 ,所以说是“千锤百炼”。接着就用“为问春何在”提问,淋漓尽致地描绘蔷薇花凋尽时的惊心动魄。风雨摧花落是敏感的诗人们常用的题材。这里词人听风听雨,彻夜无眠,也已经横下了一条心,硬着头皮“ 拚花尽 ”了。他虽没有出外行走,但在想象中,无数蔷薇花片,已在桃蹊柳陌上乱点轻翻,可怜玉碎香消,有谁怜惜,只有蜂媒蝶使,一起忙乱了一番,屡叩窗,算是在给倾国佳人哭泣送葬罢了。这是何等“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场景啊!下片开始写词人经过了情绪十分紧张的不眠之夜,清早起来,步入东园,他绕着无花的蔷薇,踽踽独行,凭吊谢后的蔷薇,发出轻轻的叹息声。一个“岑寂”,一个“静”字,用复笔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凄冷和词人心头凄冷的交织。接着作者以生花之妙笔描写花之恋人。写他静绕蔷薇丛下,已经脱尽残红的柔条却牵住他的衣服,似有无限离别之情要向他倾诉。蔷薇茎有刺,挂住人的衣裳 ,本是常事 ,但词人用一比拟便生生将花写活了。其次写人惜花:正当词人心灰意冷时,偶然瞥见枝头上一朵残花,就顺手把它摘下来,插在自己的头巾上,她瘦小憔悴得可怜,但有花终胜无花,不料这样一插,却勾起了旧事,当此花盛开时,那时还有玉人同在,鲜艳的花朵插上美人的钗头,是何其绰约多姿。所以词人惜花,也只能“强簪”了。最后一个形象更是奇情异采,匪夷所思。落花的命运,无非是堕溷飘茵,遭人践踏,还有一部分则是随流水飘去,漂泊无踪。此处断红即残红,“尚有相思字”,似用“红叶题诗”的典故。花落水流红,在残红本身也无能为力,但词人却满怀痴情地嘱咐说 ,“漂流处,莫趁潮汐 。”否则你如有“相思字”,我怎能见到呢 ?此结不但回应了上片的“ 愿春暂留 ”和下片的“别情无极 ”,而且花去人留,两美相别,仿佛死别生离。真有余音袅袅不绝之感日之感。此词采用了层层铺叙、曲折尽意的艺术手法。作者捕捉一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复铺陈花尽春空之境和惜花悼春之情,使主题逐步深化。词人又巧用曲笔,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己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把人与花之间的感情,写得缠绵深婉,回旋往复。作者还成功运用拟人手法,把落花之态 、长条之情 、残英之神形象可感地描绘出来。 le_cha诗词大全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鲜日媚晴霭,泉石闽融融。酒未醴於春,揖翠迎春风。坐映珪璧秀,六合开情悰。昔人袖全璞,傲睨追冥鸿。里闾味前尘,慨慕滋无穷。蓄蕴非一身,出处固异同。

暮年身似一虚舟,付与沧波自在流。垂地雪云吹不散,且倾桑落脍槎头。

隐几剧端忧,良辰喜啸俦。掞天鹦鹉笔,换酒鹔鸘裘。谈麈真同色,宾壶喜顺投。雪云低北户,棋墅接西州。露叶燕兰老,霜津邓橘秋。二豪休作颂,五白自成牟。平日欣交吕,前期即召邹。彫觞莫辞醉,沟水易分流。

五九四十五,春风吹断前山雨。行云归去复何心,转背飘然无觅处。无觅处,知不知,坐断十方还是谁。东弗于代郁单越,西瞿耶尼阎浮提。

手遮西日望褒斜,百折舟行尚玉沙。风趁港回帆落柱,草迷路断牵收车。长烟漠漠非吾土,老树离离似我家。今夜宿头应更好,月明四面尽芦花。

斜阳山下明金碧。画楼返照融春色。睡起揭帘旌。玉人蝉鬓轻。无言空伫立。花落东风急。燕子引愁来。眉心那得开。

古木悬藤臂半钩,何年影落此山秋。三声远忆巴江月,夜半孤舟起客愁。

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花蔓相连延,星宿光未收。采之一何早,日出颜色休。持置梅卤间,染姜奉盘羞。烂如珊瑚枝,恼翁牙齿柔。齿柔不能食,粱肉坐为雠。

晚饭下前墀,徐行出短篱。轻风吹面处,斜日倚门时。静见云舒卷,閒知草盛衰。放怀无一事,随意得新诗。

寂寥堆积者,自为是高僧。客远何人识,吟多冷病增。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犹赖师于我,依依非面朋。

疏梅点点柳毵毵,残腊新春气候参。天静秋鸿来塞北,云收片月出江南。青霄雨露将回律,白首江湖尚避谗。未信斯途无倚伏,有时清镜理朝鬖。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清鑑风流归贺八,飞扬跋扈付朱三。

溪头浴吾须,树底荫吾影。四顾无人来,独坐了俄顷。欲去更徘徊,夕阳射峰顶。

连日湖亭风色好,今朝赏遍东城。主人留客过清明。小桃如欲语,杨柳更多情。为爱暮云芳草句,一杯聊听新声。水流花落叹浮生。故园春更晚,时节已啼莺。

君家诚易知,易知独难忘。西风墙头吹叶黄,虫丝当户理秋光。翠屏碧簟生朝凉,床头蟋蟀见焚香。鲛绡缬,双凤凰,上元绿鬓遮耳珰。来车去马官道旁,碧云传情何处郎,相望玉树啼寒螀。

乃翁壁立千仞余,乃翁摛章锦不如。英风雅韵来无尽,川媚还复生明珠。华堂宁无侍巾栉,娉婷试问谁空姝。婵娟深锁人不见,忽惊清晓悬门弧。闻是高秋生骥子,充闾喜气相萦纡。大父大母顾之笑,乃翁再拜为亲娱。公家余庆得英物,渥洼自有名家驹。摩顶尚记前生误,堕地举手一笑俱。

桓温一老兵,岂识扪虱士。拥众临上流,竟作跋扈鬼。苻坚氐羌竖,何能作天子。耽耽视中原,为有景略耳。知人圣难之,求贤在虚己。袁曹岂力敌,生死一弹指。惆怅后来人,慷慨前车轨。

春雨溟蒙,春云叆叇。忽然杲日当空,天不能遮,地不能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