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刘禹锡的《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拼音和注音
yī yè shuāng fēng diāo yù zhī , cāng shēng wàng jué shì lín b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苍生:(书)(名)本指生长草木的地方,后借指老百姓:~涂炭。
一夜:一个夜晚;一整夜。指某夜。
士林:士林shìlín学术界、知识界他交游甚广,认识不少士林中的人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原诗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