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

晨炊维下岩,晚酌舣南浦。
波心照州榜,云脚响衙鼓。
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
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
官曹倚岩栖,市井唤船渡。
瓦屋仄石磴,猿啼闹人语。
剔核杏余酸,连枝茶剩苦。
穷乡固瘠薄,陋俗亦寒窭。
营营谋食艰,寂寂怀磗诉。
昔闻吏隐名,今识吏隐处。

作品评述

《万州》
晨炊维下岩,晚酌舣南浦。
波心照州榜,云脚响衙鼓。
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
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
官曹倚岩栖,市井唤船渡。
瓦屋仄石磴,猿啼闹人语。
剔核杏余酸,连枝茶剩苦。
穷乡固瘠薄,陋俗亦寒窭。
营营谋食艰,寂寂怀磗诉。
昔闻吏隐名,今识吏隐处。

中文译文:
清晨烧火在下岩,晚上饮酒舣南浦。
波浪心中照州榜,云脚敲击衙鼓。
前山像一道屏风墙,恰好对着正门户。
西江早晨朝拜神灵,沿屏风又东去。
官员们依靠山岩栖息,市井中呼唤船只渡。
瓦屋间狭窄的石阶,猿猴啼声扰人语。
剥去核的杏子余酸味,连枝的茶叶仍略苦。
贫穷的乡村贫瘠而薄弱,粗俗的习俗同样贫乏。
辛勤劳作为生计而谋求艰难,寂寞中怀抱苦涩的诉求。
曾经听闻隐居的官员名声,如今识得隐居之所在。

诗意和赏析:
《万州》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偏远山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贫寒困苦生活的体悟和对官僚体制的批判。

诗中以清晨和黄昏为时间节点,通过烧火、饮酒等日常场景,展现了乡村人民艰辛的生活。诗人以独特的形象描写,波浪心中照州榜,形容了人们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和渴望。

诗中的山岩、石阶、猿猴啼声等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环境,同时也通过官府、市井等元素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官员们依靠山岩栖息,市井中的船只渡运象征着官民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交流。

在贫穷落后的乡村中,人们的生活艰辛,陋俗粗俗,处境寒窭。诗中营营谋食、寂寂怀磗诉,表达了诗人对贫困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最后两句诗,诗人以“吏隐”一词,既指官员隐居山野,也隐含了对官僚体制的批判。诗人曾听闻隐居官员的名声,现在自己也了解了他们的隐居之所在,这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失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万州》是宋代范成大的作品,描述了一个偏远山区的景象,表达了对贫困生活和官僚体制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描绘了清晨和黄昏的场景,通过烧火、饮酒等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乡村人民的辛勤劳作和艰难生活。波浪照耀着州榜,云脚敲击着衙鼓,表达了人们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通过山岩、石阶、猿猴啼声等描写自然环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官员们依靠山岩栖息,市井中的船只渡运,展现了官民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交流。

诗中表现了贫困落后的乡村生活,人们面临着艰辛和困境,乡村的陋俗粗俗,生活贫乏。诗中营营谋食、寂寂怀磗诉,表达了对贫困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吏隐”,既指官员隐居山野,也包含对官僚体制的批判。诗人曾听闻过隐居官员的名声,如今他也了解了他们的隐居之处,这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失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景象和生活细节,抒发了对贫困生活和官僚体制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东皋有佳致,中夜雨一犁。喜笑作春声,梦块青欲齐。浅濑发清响,陈根出新夷。红情颜未破,翠颦眉人低。练巾已堪岸,藜杖始一携。殷勤遗好音,胡庐来劝提。

穷腊末垂风景和,久游诚是我陵阿。牧童笛远鸡凫散,猎户弓鸣猯鹿多。季雅濙濙疑蜜酿,木奴小小似金槎。起溲十裂吴羹酽,止酒陶诗但独哦。

异境閟神奇,一罅通深阻。呀然张蟾吻,光怪腹中贮。始来尚觌面,稍进但聆语。回头失尘世,束緼行里所。石房容十客,石柱径丈许。眠獒若将吠,坠果疑可咀。平生闻化城,今见玉楼橹。陟高既趫捷,循狭或伛偻。忽逢路穷处,浅浪隔洲渚。心知仙圣居,欲到无飞羽。向非薪烛力,往返

落落渔樵家,苍苍起烟雾。岸滑移钓舟,沙平失归路。似有凌波人,盈盈月中去。

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滁上郡斋离昨日,鄱阳农事劝今秋。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

软炊豆饭可支日,厚絮布襦聊过冬。闾巷家家歌圣泽,子孙世世业春农。

飘飘瑞雪下山川,散漫轻飞集九埏。似絮还飞垂柳陌,如花更绕落梅前。影随明月团纨扇,声将流水杂鸣弦。共荷神功万庾积,终朝圣寿百千年。

谁识王三能买卖。道心坚处难为退。每把三关频顶戴。频顶戴。擘开世纲居尘外。害得风来风得*。今朝钱觅人休怪。占得逍遥真自在。真自在。携云却赴蓬莱会。

一曲清歌一弄琴,十千美酒十分斟。江流不动潮初上,斗柄将垂夜向深。沙觜露溥孤鹤警,潭心月冷老龙吟。此时最是怀乡国,云里征鸿閒远砧。

惜余春、蛱蝶引春来,杜鹃趣春归。算何如桃李,浑无言说,开落忘机。多谢黄鹂旧友,相逐落花飞。芳草连天远,愁杀斜晖。谁向西湖南畔,问亭台在否,花木应非。看孤山山下,惟说隐君庐。想钱塘、春游依旧,到梨花、寒食隘舟车。寻常事,不须惆怅,暮雨沾衣。邵康节云:“风雨寻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暄。人事几更变,寒花故犹存。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当时经行地,尚想语笑温。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

主人风度不尘埃,幻作东西两洞来,惟有桑田变陵谷,直从心地起楼台。水于曲处流觞出,山到尽头留屐回。倦客几时归去得,税园随分买花栽。

社公能作雨,社子复成晴。日薄风仍薄,花明柳亦明。

生为明代苦吟身,死作长江一逐臣。可是当时少知已,不知知己是何人。

瘦骨岩岩祸患馀,追随人事愈驰驱。何时酒扫松楸畔,小盖茅庵只读书。

陆海蓬壶自有山。光风霁月未应慳。但将歌舞酬佳节,却信阴晴是等闲。花照夜,烛烘盘。明年公更酒肠宽。奉陪黄伞传柑宴,莫忘红妆拥座欢。

曾是江波垂钓人,自怜深厌九衢尘。浮生渐老年随水,往事曾闻泪满巾。已觉远天秋色动,不堪闲夜雨声频。多惭不是相如笔,虚直金銮接侍臣。

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文武坠来唯不寐,精神耗後更多情。片云忽作几日雨,众恨添号半夜声。从此无烦问春色,市无过客谩荒城。

花萼清辉近,蓬莱紫气浓。濮园流庆与天同。生得名驹千里、籋秋风。阅武戈初偃,论文酒不空。摩挲铜狄灞桥东。看取朱衣双引、袭真封。

轻云卷箔月钩垂,正是青楼乞巧时。牛女相望隔河汉,浪传天上有佳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