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县访许介之途中即景

竹径入茅屋,松坡连菜畦。
深潴沤麻水,斜竖采桑梯。
区别隣家鸭,群分各线鸡。
行人来少憩,假道过东溪。

作品评述

诗词:《常宁县访许介之途中即景》
作者:戴复古(宋代)

竹径入茅屋,松坡连菜畦。
深潴沤麻水,斜竖采桑梯。
区别隣家鸭,群分各线鸡。
行人来少憩,假道过东溪。

中文译文:
狭窄的竹径通向茅屋,松坡延伸至菜地。
深潴中沤着麻的水,斜竖起采桑的梯子。
鸭群和鸡群各自分散在邻居家,行人很少来这里休息,只是顺道经过东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常宁县访许介的途中景象,展示了一个宁静而朴素的乡村景观。诗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质朴的乡村画卷。

首先,竹径入茅屋、松坡连菜畦的描绘,展示了乡村之间的自然连接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竹径通向茅屋,象征着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简朴的态度。松坡延伸至菜地,揭示了山坡上的松树与下方的菜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也显示了山野之间的清新气息。

其次,深潴沤麻水、斜竖采桑梯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乡村生活的细节。深潴中沤着麻的水,描述了人们用来沤麻的水池,突显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手工艺的依赖。斜竖起采桑的梯子,表现了采桑人的劳作场景,这也是宋代重要的农业经济活动之一。

最后,区别隣家鸭、群分各线鸡、行人来少憩、假道过东溪的描绘,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平淡和安逸。诗中提到的鸭群和鸡群分别属于不同的家庭,彰显了乡村社区的互相区分和邻里关系。行人很少在此停歇,说明这里并非主要的目的地,只是顺道经过东溪,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宁静和荒僻。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宋代乡村的生活和景观。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自然之美的赞美。这首诗词以其深沉的意境和平实的文字,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推荐

凝伫虚亭未惬心,清光隐隐隔疏林。欲观玉鉴呈全体,独倚朱栏到夜深。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司寒驾天骋轨力,冻合冰蚕不成织。皮肤皲瘃雪满衣,真人恬漠与道息。一花挺出万木僵,其友松筠乃能识。清香远到惟德馨,素质自持无异色。春工着意嫔众卉,用物精多老苍石。耄红飞尽蜜房深,佳处暗为蜂翅得。谁知竹外一枝好,千载垂芳在诗墨。

老伶头已白,相识不论年。时出随童稚,犹能习管弦。烟林梅市路,风幔放翁船。余酒堪同醉,君无惜醉眠。

弱质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闻玉帐,疏翠近珠帘。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露沾。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

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

老鹤玄猿伴采芝,有时长叹独移时。翠娥红粉婵娟剑,杀尽世人人不知。

吴质车中载甲兵,辛毗颈上毛轻。孔明才略何堪算,十倍曹丕是宪英。

中书采邑初管城,笛材饱霜摇绿云。春烟落纸黑蛟瘦,不可一日无此君。九华真人出奇计,笑指秋江雪无际。并刀失手刘寄奴,爨余得与诗为地。双钩入握如虚空,飘飘轻捷翻群鸿。翰林夜召陶学士,草制进封卢国公。

迟于春日好于秋,野客相携上钓舟。经略彴时冠暂亚,佩笭箵后带频搊.蒹葭鹭起波摇笠,村落蚕眠树挂钩。料得祇君能爱此,不争烟水似封侯。

河流双星会使槎,分明彻夜照长沙。辔丝晓转全龟影,衣绣春随锦鹊花。云杏旧阴凉绿净,野萍新韵度朱华。明年共侍蓬莱宴,回首丹墀日未斜。

不惜白日短,乍容清夜长。坐闻风露滴,吟觉骨毛凉。兴寝无诸病,空闲有一床。天明振衣起,苔砌落花香。

晚来风势歇,又见日临曛。远岫留赮彩,疏星耿薄云。波流璧月动,舟过镜天分。何处危楼上,歌声静夜闻。

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翁,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

翠阴丛竹转山腰,忽听一声婆饼焦。想见故园春社近,杏花消息雨连朝。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坎上浮图已拂天,椒兰遗馥尚依然。九重无复脩常贡,空有香名与邑传。

东坡来饭辩才师,元佑真人宥密时。生长太平经战伐,浮沈薄宦寄喧卑。五朝遗老今谁在,万事当时恨独知。此世阅人如传舍,吾人安更用名为。

出郭花相引,寻荒草欲迷。绿低怜独卧,红缺见莺啼。溪石皆堪坐,山醪亦偶携。淹留送落日,直过石城西。

夏日思栽千树林,月明恨不扫寒阴。眼前物物皆如此,世事何能两遂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