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兴罢复陶然。

作品评述

《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
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
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
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
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
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
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
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
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
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
兴罢复陶然。

中文译文:
今天早晨起得多早,
洗漱后坐在南轩。
啄木鸟在高柳上叫,
春水渠里泉水喧。

此时心境悠然,
默默无人可言。
点燃香熏读素书,
洗净手指翻灵篇。

神清气爽,道心自得,
身心合一,真实完全。
轻轻拢起落发,
豪情驱散烦忧。

呼唤仆童,拿起藜杖,
踏着露水走进中园。
采来杞树与菊花,
回去烹饪助盘中餐。

吃饱之后谁不快乐,
登高望望南山。
回归后品尝美酒,
兴致高涨,再次陶然。

诗意和赏析: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清晨的一系列愉悦的场景和心境。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自己早起洗漱后坐在南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春水渠里泉水喧闹,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自己在这个时刻的内心状态,感到宁静而悠然,默默无言。他点燃香熏,阅读素书,展开灵感的篇章,进一步深入自己内心的世界。

诗的后半部分,张耒通过描写身心合一的境界,表达了他追求内心神爽和真实的愿望。他将自己的发丝整理得轻盈自如,驱散内心的烦忧。

接着,他呼唤仆童,拿起藜杖,踏着露水走进中园,采摘杞树和菊花,回去烹饪助盘中的餐点。这些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最后,作者在饱餐一顿后登高望望南山,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回归之后品尝美酒,再次感受到陶然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春天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展示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真实和身心合一的愿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平和的语调,《感春十三首》

今晨起何早,
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
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
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
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
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
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
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
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
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
兴罢复陶然。

中文译文:
今天早晨为何这般早起,
洗漱后坐在南面的小轩。
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
春水渠里泉水喧响。

此刻心境悠然,
默默无人可言。
点燃香熏阅读着简朴的书籍,
洗净手指翻开精神之篇。

神清气爽,道心自得,
身体健康,真实也完整。
轻轻整理着头发,
浩然之气驱散烦忧。

呼唤着仆人,拿起藜杖,
踏着露水走进花园。
采摘杞树与菊花,
回去烹饪,辅助盘中的餐食。

享受美食之后谁不快乐,
登上高处望着南山。
返回后品饮美酒,
愉悦之情再次油然而生。

诗意和赏析: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写清晨的景象和内心感悟,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人描述了早晨醒来的情景,提到自己为何这么早起床,然后坐在南面的小轩。接着,他描绘了啄木鸟在高柳上鸣叫,春水渠中泉水喧响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此刻的内心状态,感到宁静而悠然,默默无言。他点燃香熏,阅读简朴的书籍,打开心灵的篇章。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身心合一的境界,感到神清气爽,道心自得,身体健康,真实也完整。他轻轻整理头发,驱散内心的烦忧。

然后,诗人呼唤仆人,拿起藜杖,踏着露水走进花园,采摘杞树和菊花,回去烹饪,辅助盘中的餐食。这些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最后,诗人在品尝美食后感到愉悦,登上高处望望南山,回归后品饮美酒,再次感受到愉快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春天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四出花中毕,三开格外芳。名高评月品,韵胜霸秋香。

万浪千岩首未回,无憀相倚上高台。家山如画不归去,客舍似仇谁遣来。红泪罢窥连晓烛,碧波休引向春杯。后时若有青云望,何事偏教羽翼摧。

当年抗疏动宸旒,骑省乌台许遍游。稳稳枢庭方缓步,駸駸揆路却回头。空馀荣锦开三径,犹有甘棠蔽两州。浮世功名俱一梦,不须夜壑怪移舟。

草木有麟凤,众只发等流。终然浪题品,麟凤自知不。

九年坐兀兀,胡僧无妙诀。长安路坦然,夜行人不绝。

芳草又牵为客恨,白云空寄未闲心。

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蕖。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

神仙所居真福地,帝遣仙官下人世。开元圣主梦潜通,九天使者何灵异。绛节霓旌射紫霄,风吹仙袂还飘飘。群官再拜所共睹,至今传闻时未遥。眼前不见吴生笔,劫火俱焚余败壁。当时壮丽为一空,每对荆蓁频叹息。谁人再造成奇功,巍巍宝殿尤瑰雄。我来祈福不为己,喜见气象升平中。

百雉城头难却月,五云峰顶欲乘风。

梅花楼头立晴雪,松叶亭根听夜雨。鼪鼯息响月千山,桃李无言春万树。

尽道一阳初复时,不期风雨更凄凄。凌晨出去逢人饮,沉醉归来满马泥。多恨恐成干斗气,欲言那得上天梯。灯青火冷睡半醒,残叶打窗乌夜啼。

一钩五十犗,始具任公钓。揭竿趣灌渎,与尔不同调。先生本西蜀,侠气见英妙。哀怜世间儿,细黠似黄鹞。侍童双擢玉,鬓发光可照。骏马锦障泥,相随穷海峤。平生携手好,十七登廊庙。小生相吏耶,徒枉尺书召。暮年更折节,学佛得心要。鬻马放阿樊,幅巾对沉燎。泠泠屋外泉,兀兀

娃馆松江北,稽城浙水东。屈君为长吏,伴我作衰翁。旌旆知非远,烟云望不通。忙多对酒榼,兴少阅诗筒。淡白秋来日,疏凉雨后风。馀霞数片绮,新月一张弓。影满衰桐树,香凋晚蕙丛。饥啼春谷鸟,寒怨络丝虫。览镜头虽白,听歌耳未聋。老愁从此遣,醉笑与谁同。清旦方堆案,黄昏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考槃应未永,聊此养闲疏。野趣今何似,诗题旧不如。春篁离箨尽,陂藕折花初。终要秋云是,从风恣卷舒。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鱣。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

识人人识己,腾口自相誉。誉至毁亦随,忧患安能去。庞公不入城,孔明拜床下。识士不欲多,乃是知人者。

秋庭新过雨,佳菊独秀先。含芳良未展,风气已清妍。金凤汝婢妾,红紫徒相鲜。老人对节物,昏昏只欲眼。与子读楚词,亹亹忽尽编。袅袅兮秋风,憀栗在远行。蟋蟀鸣西堂,淹留了无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