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玄哲禅师影堂

吾师视化身,一念即遗尘。
岩谷藏虚塔,江湖散学人。
云迷禅处石,院掩写来真。
寂寞焚香后,闲阶细草生。

作品评述

《题玄哲禅师影堂》是唐代张乔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禅师的影堂,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敬仰和寂静之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禅师影堂题

禅师以化身看待,一念即超越尘世。
岩谷中隐藏着虚空宝塔,江湖上散布了学道之人。
云雾迷失了禅坛的石头,门掩住了显真迹的院落。
寂寞时焚香,空闲时门前细草丛生。

诗意和赏析:
该诗以禅宗修行的场所——影堂为题材,以禅师视化身、禅宗的特征和修行的环境描绘出影堂的景象,既展示了当时禅宗的崇高和寂静之美,也表现了对禅宗修行者的景仰之情。

首句“吾师视化身,一念即遗尘”揭示了禅师的修行境界,视身体为虚化的存在,以一念的境界即能超越尘世,是禅宗修行的境地。

接着,描写了岩谷中藏着虚空宝塔,江湖上散布了求道之人。这里的岩谷和江湖都是修行的地方,虚空宝塔隐喻禅宗的教义和内心的洞见,而散布求道之人则表现了修行者的分散状态。

下一句“云迷禅处石,院掩写来真”描述了禅坛的景象,云雾迷失了禅宗修行的石头,院落的门掩住了写有真理的留言。这里的云雾和门掩将禅宗修行的真理与世俗隔离,也暗示修行的隐晦与深奥。

最后两句“寂寞焚香后,闲阶细草生”描绘了影堂的安静和寂寞。禅修者会独自燃香修行,从而融入寂静的境界。同时,空闲时门前的细草丛生也暗示了修行者的清闲与自然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者的景仰和对禅宗修行的描写,表达了禅宗寂静之美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对道教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诗词推荐

好是步虚明月夜,瑞炉蜚下醮坛前。(见《玉堂闲话》)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前驱迎旗节,千里阵云匝。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高人避俗水云居,客子偷闲簿领馀。本自毗耶病居士,不妨僧饭小躇蹰。

榆枋正复异鹏飞,等是垂头受馽鞿。坐客笑谈嘲远志,故人书札寄当归。醉思蒪菜黏篙滑,馋忆鲈鱼坠钓肥,谁遣贵人同此感,夜来风月梦苔矶。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

承欲往梁宋,梁宋灾方重,旦夕为人讼。承欲访郑生,郑生将有厄。即为千里客,兼亦变衫色。

齿堕因废谈,发短不入把。余年似残尊,欲尽不禁泻。出门见乡曲,每恨识面寡。往昔同戏儿,累累冢盈野。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龙谿盘中峰,上有莲华僧。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思堂醇酎。满酌金杯争献寿。记取年时。头白成双唱旧词。莫言秋晚。五日小春黄菊绽。折一枝来。纶诰金花要并开。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箧里新诗意不传,飘蓬白发地行仙。江南江北都看了,更往西湖一百年。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筋骸已衰惫,形影仍分诀。梓州二千里,剑门五六月。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念此早归来,莫作经年别。

残香犹在笥,旧曲尚书裙。不及新歌舞,樽前奉主君。

水激成悲壮,星稀乍有无。店荒容托宿,酒远懒能沽。冉冉非今日,遑遑愧此途。孙甘两奇逸,萧飒旧怜吾。

偶陪小队谢池行,云澹风轻雨未成。梦草诗情全老退,见花病眼尚分明。即今樵笛村童和,当日金莲院吏迎。得向骚坛分半席,绝胜一品与三旌。

北斗垂欲尽,明河淡不流。低回半枕梦,萧瑟一窗秋。老益尊儒术,闲仍为国忧。孰云生死大,却已付悠悠。

一沼光涵四座寒,夕阳回首更凭栏。凭师早把香莲种,他日期来结社看。

蜡换梅姿,天然香韵初非俗。蝶驰蜂逐。蜜在花梢熟。岩壑深藏,几载甘幽独。因坡谷。一标题目。高价掀兰菊。

冷迫春宵一半床。懒熏香。不如屏里画鸳鸯。永成双。重叠衾罗犹未暖。红烛短。明朝春雨足池塘。落花忙。

天乎多往事,老矣负初心。病骨瘦又瘦,愁诗吟复吟。一生空碌碌,万绿自森森。多少关情处,支筇古树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