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十梅(晚)

天寒欲暮。
别有一般姿媚处。
半载斜阳。
宝鉴微开试晚妆。
淡烟轻处。
渐近黄昏香暗度。
休怕春寒。
秉烛重来子细看。

作品评述

《减兰十梅(晚)》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子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寒欲暮。
别有一般姿媚处。
半载斜阳。
宝鉴微开试晚妆。
淡烟轻处。
渐近黄昏香暗度。
休怕春寒。
秉烛重来子细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傍晚景象,以及在这个时刻展现出的独特美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色中的景色和氛围,通过对细节的描摹,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天寒欲暮。”寒冷的天气预示着夜晚即将来临。接着,诗人提到“别有一般姿媚处”,意味着在这个特殊时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丽正在展现。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微妙之美的敏感和欣赏。

下一句“半载斜阳”,描述了斜斜的夕阳,意味着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接着是“宝鉴微开试晚妆”,暗示了镜子轻轻开启,试图晚妆,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呈现。

“淡烟轻处”,描绘了黄昏时分淡淡的烟雾,意味着暮色的渐近。最后两句“渐近黄昏香暗度,休怕春寒。秉烛重来子细看”,表达了诗人对于黄昏时分的独特感受,他鼓励读者不要害怕春寒,再次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这美好的时刻。

整首诗以寒冷的傍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微妙之美的追求和感受。诗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黄昏时刻,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推荐

松竹不著花,密叶徒和帚。江梅不藏叶,寒花缀枯朽。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冰霜著群木,冻死十八九。惟此百草灵,名可缀三友。春雷迸雀舌,夜雨滴龙口。皆萌哺啜心,谁假栽培手。惟有蔡端明,识之在蒿蔌。移根入北苑,金碧焕星斗。夸作龙凤团,封成献元后。问花何以报,牙舌

贫闲日高起,门巷昼寂寂。时暑放朝参,天阴少人客。槐花满田地,仅绝人行迹。独在一床眠,清凉风雨夕。勿嫌坊曲远,近即多牵役。勿嫌禄俸薄,厚即多忧责。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何以养吾真,官闲居处僻。

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竹枕绸衾素屏小。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半窗残月影,天将晓。幻境去来,胶胶扰扰。追想平生发孤笑。壮怀消散,尽付败荷衰草。个中还得趣,从他老。

去年此名肝肠绝,岁月凄凉百事非。一逝九泉无处问,又看牛女渡河归。

芙蓉幕里千场醉,翡翠岩前半日闲。惆怅晋朝人不到,谢公抛力上东山。

山有石,石有玉。玉有瑕,即休也。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洊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艰。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暝帆何处宿,遥指落星湾。

倚栏杆不尽兴亡。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

君不见蜀人文字天下工,前有相如後杨雄。君不见蜀人乌丸天下妙,前有蒲韶後梁杲。初得梁墨黐摹糊,老夫道渠不及蒲。蓬山藏室王校书,笑我未识真玄菟。两圭水苍笏,双团点漆壁。一并赠老夫,此意已金石。洮州绿玉试松花,星潭黑云走风沙。龙蛇起陆鹰入骨,却愁雷电夺神物。

礼有五经,无先祭礼。即时伸虔,惟时兴洗。品物吉蠲,威行济济。锡之印嘏,来歆屺悌。

东海桑田未可期,隋河高岸已锄犁。楼船锦缆知无地,枯柳黄尘但古堤。

名山主簿实堪愁,难咬他家大骨头。米纳功南钱纳府,只看江面水东流。

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

晨书暝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碧海掣鲸闲此手,只教疏凿别清浑。

望望佳人来,未来云已暮。当时千里恨,不独看云故。何此启虚堂,定知吟秀句。还会古人心,古人非特赋。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

相逢首人漆双瞳,衣衫零落迎秋风。甘将百骸作泥土,冷笑万事如展蓬。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正音却作画线悬,两手枕胸泪如洗。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

小隐丹壶时凭栏,它年兴在跨黄班。不妨游戏橘中乐,政尔经营湖上山。谁识胸怀容万顷,聊将身世寓三间。故人有子犹流落,我辈逢渠转厚颜。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彼美前修亦伟哉,岿然风雨不能摧。人新人古怀斯阁,春去春来付一杯。游兴漫随流水去,衰眸长对好山开。销凝往事凭栏久,杜宇一声烟际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