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蹇道士拱辰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従生。
何时反吾真,岁月今峥嵘。
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
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
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
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作品评述

诗词《留别蹇道士拱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黑暗的月亮在浊水中,何曾不明亮。
一小块田地满是荆棘,梨树和枣树无法生长。
何时能够回归真实的自我,岁月如今变得艰险。
多次结交方外的士人,早已知道世俗的缘轻薄。
庚桑送走鸡鹄,却不愿意成为南方的荣耀。
晚年才认识这位道士,仿佛有前世的情缘。
他笑着指着北山上的云,嘲笑我不愿归田务农。
道士是隐藏在汉阴的仙人,穿着朴素的衣服行走在尘世。
虽然距离很近却不曾见面,让人烦恼地问及名字。
愿意空手而去,独自掌控横亘的江河和巨大的鲸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与一位名叫蹇拱辰的道士分别时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黑暗的月亮在浑浊的水中,却仍然明亮,寓意着道士拱辰在尘世中仍然保持清明的心态。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困境,田地被荆棘充满,梨树和枣树难以生长,象征着他在世俗中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和发展。他结交了许多方外的士人,早已了解世俗的浮华和轻薄。诗人对蹇拱辰表达了深深的敬意,称他为仙人,认为与他结缘仿佛有前世的情感。然而,他们并未能见面,只能通过名字和传闻来了解对方。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愿意放下一切,独自掌控江河和鲸鱼,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己与道士拱辰的别离所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清明心态和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黑暗的月亮与浑浊的水相对应,凸显了道士拱辰的清明和超然。同时,诗中的田地荆棘和无法生长的梨树枣树,象征了诗人自己在世俗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人对方外士人的结交和对道士拱辰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对真实和超脱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放下一切的愿望,掌控江河和鲸鱼,表达了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独特,是苏轼晚年这首诗词《留别蹇道士拱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
寸田满荆棘,梨枣无從生。
何时反吾真,岁月今峥嵘。
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
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
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
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
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
咫尺不往见,烦子通姓名。
愿持空手去,独控横江鲸。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与道士拱辰分别时的情景和思考。诗人用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拱辰清明心性的赞叹和对自己世俗境遇的思考。月亮虽然在浊水中,却依然清明明亮,暗示拱辰在尘世中保持着一颗清澈的心。诗中的田地充满了荆棘,梨树和枣树无法生长,象征着诗人在世俗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回归真实的本性,但岁月已经峥嵘起伏,这一点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愿望。诗人曾结交过许多方外的士人,早已了解到世俗的浮华和空虚。庚桑曾送走鸡和鹄(鹅),但却不愿成为南方的荣耀。晚年识得了拱辰这位道士,似乎有一种前世的情缘。拱辰嘲笑诗人不愿归田务农,指着北山上的云笑话他。诗人将拱辰比作汉阴的仙人,他微服出行,游历于尘世之间。尽管距离很近,但却未曾相见,让诗人为此烦恼,急于了解对方的名字。最后,诗人表示愿意空手而去,独自掌控横亘的江河和巨大的鲸鱼。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己与道士拱辰别离所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清明心性和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黑暗的月亮和浊水相对应,突出了拱辰的清明和超然。同时,诗中的田地满是荆棘,梨树和枣树无法生长,象征了诗人自己在世俗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人与方外士人的结交和对拱辰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对真实和超脱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放下一切的愿望,独自掌控江河和鲸鱼,表达了对自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尚书八座贵,大使十州雄。欲得疮痍痤,先怜杼轴空。仁民兼爱物,时雨及春风。

风雨教春处处伤,一宵云尽见沧浪。全无片烛侵光彩,只有清滩助雪霜。烟蔽棹歌归浦溆,露将花影到衣裳。却嫌殷浩南楼夕,一带秋声入恨长。

逢人似相识,初不辨名字。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异。归来省眉目,彷佛犹梦寐。自非知心交,君辈定难记。将无半面别,正恐呼声似。中年况多忘,错认固无意。典刑要深思,摸索岂难事。尚想睢阳公,一见了奴隶。

如是如是,脑门著地。不是不是,叉手长跪。是与不是,转无巴鼻。北人运至南方,货易获其厚利。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吾心爱黄叶,不翅於南金。九月秋风高,柴门积来深。一一自掇拾,书我白头吟。吟成意谁与,拄颊对遥岑。

六馆知名久,双溪避地来。交新如旧识,世短惜长才。怅望中年别,飞腾暮景催。蟆陵他日泪,不独故人哀。

涓水带西城,城高敞郡亭。

小桃零乱逐东风,繁杏枝桃次第红。把酒直须连日持,春光一半已成空。

浪爪拏舟雪溅空,十年胸际著慈风。如今堂上时相见,分付饮茶谈笑中。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齿发俱无背已驼,雨耕摩破几青蓑。高皇庆寿推恩诏,暗读全文忘不多。

才鹤精神不受羁,今朝何事又孤飞。不依大士双林住,却向东峰小隐归。野色草堂开泱漭,晨光日观接熹微。此时四脚棋盘上,坐断人间第一机。

日转秋千影渐斜,忍闻弦管在邻家。儿童不惯贫滋味,刚拾榆钱索买花。

我穷不自活,万事付天公。今年寒苦晚,雾雨常蒙蒙。虽逭裘褐忧,坐念疾病攻。清夜喜不寐,万木号西风。新霜才几何,瘴疠一扫空。晓看乌臼林,已有数叶红。微云时去来,寒日犹曈曨。振衣起出户,一笑寻邻翁。

九曲烟霞染画图,羽人曾作帝王师。鼎中绛雪成千日,岩下幽花占四时。仙客已骖鸾鹤去,青山难使鬼神移。何当继踵长生地,疏瀹灵根出有为。

映竹幽妍,临池娟靓。芳苞先暖香初娠。南枝微弄雪精神,东君早寄春音信。奔月仙标,乘烟远韵。玉台粉点和酥凝。从来清瘦可禁寒,为谁早把霞衣褪。

谢客开山后,郊扉积水通。江湖千里别,衰老一尊同。返照寒川满,平田暮雪空。沧洲自有趣,不便哭途穷。

□年宫教。龙*随天造。定策两朝儒者效。勋业更谁能到。玉堂暂得余闲。归□燕坐知还。待满令公书考,却回丝竹东山。

残漏冬冬急,明星磊磊高。一从安枕卧,无复揽衣劳。熨斗生晨火,熏笼覆縕袍。一杯山药酒,红日满亭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