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畋孤琴咏

爱此千年器,如见古人面。
欲弹换朱丝,明月当秋汉。
我愿宫商弦,相应声无间。
自然召南风,莫起孤琴叹。

作品评述

《和杨畋孤琴咏》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爱这千年的古琴,仿佛看到了古人的面容。
想要弹奏时,却换成了朱丝弦,明月照耀秋天的天空。
我希望宫商音能够相应,音响之间没有间隔。
自然而然地唤起南风,不要让孤琴叹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古琴的热爱和对音乐的追求。诗人喜欢古琴这个历经千年的乐器,它让他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存在。然而,当他想要弹奏时,却发现琴弦已经被换成了朱丝弦,这可能是指琴弦的材质变化。明月照耀着秋天的夜空,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诗人希望自己的琴音能够完美地相应宫商音,没有任何间隔,展现出和谐的美感。最后,诗人希望自然的南风能够自然地吹拂琴弦,不要让孤琴发出叹息声。

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琴为主题,通过对琴的描写和对音乐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琴的喜爱和对音乐的渴望,表达了自己对古人智慧和艺术的敬仰之情。他希望自己的琴音能够完美地相应宫商音,展现出和谐的美感。诗人还通过描绘明月和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最后,诗人希望自然的南风能够吹拂琴弦,使琴音更加动听,不让孤琴发出叹息声。整首诗词以古琴为线索,通过对琴的描写和对音乐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推荐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衫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天遣今年到五夫,琼田千里玉平铺。波中船舫来还去,载取烟云作画图。

病骨癯然鹤一般,相陪夜坐万松间。乾坤清气皆归月,湖海高人半在山。吟苦心从天汉转,琴清身与岭云闲。杯茶预约中秋节,五老峰头说太还。

银釭斜背解明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早是清和便束装,只今庭叶报新凉。山应险尽饶宽大,水欲平来尚激昂。已服官常犹潦草。未纾民力要商量。鲜于司马经行处,文物彬彬意绪长。

谩捐儋耳非长策,便戮先零亦少恩,整了六师须禁暴,本朝地气要长存。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点额有墨痕,剖腹无素书。俗视如顽石,仙骑上太虚。

海屋婆娑不记年,好春看满绿杨颠。方凭深念熊罴坐,遥带祥辉燕鹊传。四叶门楣天所大,一花世界道开先。含饴风味添佳话,为摘星辰暖酒筵。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小山业桂。最有留人意。拂叶攀花无限思。雨湿浓香满袂。别来过了秋光。翠帘昨夜新霜。多少月宫闲地,姮娥与借微芳。

永乐留虚位,长陵启夕扉。返虞严吉仗,复土掩空衣。功业投三母,光灵极四妃。唯应彤史在,不与露花晞。

一样婵娟别样清。眼明初识董双成。香风随步过帘旌。笑捧玉觞频劝客,浣溪沙里转新声。花间侧听有流莺。

数枝,喜之,为赋山畔小池台。曾记幽人著意栽。乱石参差春至晚,徘徊。素景冲寒却自开。绝绝照琼瑰。孤负芳心巧翦裁。应恐练裙惊缟夜,残杯。且放疏枝待我来。

又迟东南缉落毛,儿衣折尽海纹涛。静看机事枭群奕,醉倚西风蠃二豪。黄菊篱间三引满,夕阳楼上一凭高。故人经乱浑无恙,赢得新吟可拟骚。

先生英气欲横秋,唾手功名岂待求。共指层霄看展翼,谁知平地亦沉舟。箦中宰相宁嫌辱,胯下将军未足羞。有志会须腾踏去,莫将富贵羡王侯。

散发避炎暑,炎暑苦相寻。云何对大宾,不见汗沾襟。

山灵招我深,轻策上层阪。巅顶涵清池,坎艮象成蹇。水寒鱼不生,穴黝龙疑偃。想当融结初,天匠费镌铲。鉴影须眉寒,洗心烦郁遣。沿缘把垂藤,趺坐藉苍藓。是时暮樵还,风送歌声远。云游萝径湿。烟动僧愁饭。聊追谢监游,讵同阮公返。不见青莲花,羽化空遥缅。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帝里却归犹寂寞,通州独去又如何。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