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

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髡。
不肯惺惺骑马回,玉山知为玉人颓。
紫云有语君知否,莫唤分司御史来。

作品评述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儿童拍手闹黄昏,
应笑山公醉习园。
纵使先生能一石,
主人未肯独留髡。

不肯惺惺骑马回,
玉山知为玉人颓。
紫云有语君知否,
莫唤分司御史来。

中文译文:
孩童们拍手欢闹黄昏,
应该嘲笑山公在习园里喝得烂醉。
即使先生有能力喝一斗酒,
主人也不肯让他独自留下来剃光头。

他不肯爽快地骑马回去,
玉山知道他被酒颓废了。
紫云有话,你知道吗?
不要叫分司御史过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场景,孩童们在黄昏时分欢闹,而诗人观察到了李公(指李时中)在傅国博的家中醉酒。诗中的“山公”指李公,他在习园里喝得烂醉,被儿童们取笑。诗人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语调,调侃了李公的醉态。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示即使李公有才能能够喝很多酒,但主人却不愿意让他独自留下来剃光头,暗示主人不愿意承认李公的醉酒状态,因此李公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公的关切。诗人说李公不愿意清醒地骑马回去,而玉山(指傅国博)知道他的醉态已经使他颓废。诗人问紫云(指天空)是否知道其中的含义,暗示他对李公的担忧。最后一句是对别人的劝告,不要将分司御史(指官员)叫来处理这件事,以免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整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通过儿童欢闹和李公醉酒的对比,表达了对李公的调侃和关切。同时,诗人也借此反映了社会中的虚伪和不愿直面问题的现象。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和细腻的表达,展现了苏轼的才华和对现实的洞察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四围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若使当年成大厦,也应随例作灰尘。

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却寄两条君令取,明年双引入中书。

铜彝深养玉肤肌,更着图书绕四围。千古离骚谁与续,袭人清韵自芳菲。

昔年山下结茅茨,村落重来野径移。樵客相逢悲往事,林僧闲坐问归期。异藤遍树无空处,幽草缘溪少歇时。此景一抛吟欲老,可能文字圣朝知。

华藏有主人,百界转纤埃。主人顺唤客,低头不敢来。

三处分携跨两年,浮云生计本悠然。江山胜地端相待,大有东南未尽缘。

难得刘夫子,生平极爱予。有时吟好句,特地到贫居。远别宁无恨,平安莫问书。梦穿庭际菊,密叶过畦蔬。

一日不见山,胸次尘土积。老来志益壮,清游等畴昔。锺山草堂古,每恨身微翮。况是佳丽地,牛马风不隔。遑遑问征路,冉冉供吏役。渊明田可秫,肯为五斗易。石桥跨淮水,岐路由此析。俗驾何时回,为尔谢松菊。

文脊山中姓已逃,江城争美少微高。应知司马来窥鼎,便学春人去种桃。海上音书断鸿雁,洞中吟啸伴猿猱。鹿裘谁识先生志,却把虚词倚伏滔。

移得烟溪竹数竿,闲庭栽处绿阴寒。虚心高节真堪爱,不放常人暂入看。

昔年曾约归四明,掇钵共饭莆菜羹。东园蔬荠几衰长,望之何以辜斯盟。铿铿小节何足拘,大名当振声{雄隹换左谷}{雄隹换左谷}。旌旗不动剿胡种,屈伸一臂逾长城。淮甸既肃四海肃,丰功盛德应难名。了知八珍与藜苋,清闲富贵但等平。我罹劫火固无闷,公视昼锦不以荣。七佛承承竟何

穿凿须当二九深。甘泉自有应清吟。更祈治病名丹井,相称山侗普济心。人听劝,作知音。重阳妙趣好追寻。紫芝气焰生形象,碧眼真如上宝

城外升山寺,城中望宛然。及登无半日,欲到已经年。

岁晚寒侵游子衣,拘留幕府报官移。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车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秋毫得失关何事,总为平安书到迟。

春残留几日,越女笑蚕红。江尽愁何尽,床空梦不空。燕多知近海,蝶少为饶风。底事吟诗健,吟诗正待穷。

鸡苏狗虱难同味,怀取君恩归去来。青箬湖边寻顾陆,白莲社里觅宗雷。

倘作家书寄哲儿,淮阴重话七年情。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宝画光腾处,乔林更碧峦。权衡主人福,压尽世间官。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数声乌鹊。院宇寒萧索。杨柳梢头秋过却。无叶可供风落。可人犹有芙蕖。向人冷澹妆梳。云外征鸿过尽,夕阳依旧平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